人临死前的三个特征:
1、回光返照,在中医理论当中曾志为假神,也就是在临终前把所有的力量都会调动起来,做临终前的最后一次挣扎,比如神志突然清楚、想吃东西、想见家人并且不停的说话,精神比较饱满,而这些情况实际上都是一种假象,当过了这种假象之后人体的器官就会衰竭,生命也会结束。
2、对于临终前的人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剧烈,伴有胸闷、胸痛以及其他一些相关不良的症状,出气较多而进气较少也是比较常见的表现,呼吸的力气越来越小,尤其是对心脏病的患者而言呼吸困难更为明显,最终缺氧而导致生命结束。
3、临终的人还有可能会出现精神状态的改变,尤其是老年人群喜欢躺着喃喃自语,特别是反复的说话,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说了什么,只是在嘴巴不停的移动,最终也会出现反应迟钝以及其他相关症状。
4、焦虑躁动,临终的人会有所察觉,焦虑躁动就好比他们的“第六感”对于危险本身的察觉。他们会本能性地排斥这方面的话题,变得易怒和任性。部分人群还会选择用极端的方式,表达出自身的抗拒,言语方面也会容易伤害、攻击他人。焦虑躁动都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尽可能地安抚住他们的情绪,不要因为他们的情绪而选择远离,应该主动地接近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仍然是被需要的。
5、饮食受阻,分为主动受阻和被动受阻。前者,是指人体生理机能变差,肠胃基本失去功能,无法实现主动吸收;后者,是指疾病或者治疗方案,使得人失去饮食兴趣,出现严重的干呕症状。对此,我们也要分情况照顾他们。如果自身肠胃难以进行吸收,可以采用营养液的方式缓解身体的饥饿状态;如果是有严重的干呕表现,可以视情况多带他们去外面转一圈,看看风景,缓解不适。

总结下来,临终人群的表现,无异于以上五种。在这种状态下,其实最重要的是临终关怀。做到这点其实不是很难,家人朋友都可以为他们献上最后的关怀。
首先,陪伴。人到临终时,最害怕的就是生命结束时的无依无靠。人是群体性的生物,死亡更是无比放大了他们的恐惧。
因此,有人的陪伴是很重要的事情。多和他们聊天、看电影,转移他们地注意力,减少他们的失落感。
其次,饮食。对于肠胃功能还能运转的患者,我们可以在不影响他们的情况下,满足他们的饮食要求。通过饮食,我们也能够让他们满足地、不抱遗憾地离开。
最后,心愿。人到死亡之际,总会有各种各样没有完成的愿望。我们对于可以完成的心愿,都尽可能帮助他们完成。即使没有完成,他们也会在这一过程里,体会到身边人对其无微不至的关心,由此不再抱憾终生。
临终,是人生的末班车。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到幸福,可以在旅程终止之前,明白“生而无憾,死而无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