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炸毁第聂伯河上的船闸后,俄军从第聂伯河东岸全部撤出,一场隔河对峙正在形成。
直新闻:你刚刚提到“俄乌冲突的战场局势并未迎来全局性的变动”,吴先生,即便在俄军撤出赫尔松市之后你也坚持这个判断吗?那么在你看来怎样的变动才会造成俄乌战场上出现重大战略转变呢?
特约评论员 吴蔚:是的,这个问题还是很关键的,它直接决定俄乌双方谈判的大门什么时候重开,朝着什么方向开启。我之所以敢于坚持这个判断,源于此前普京换帅,苏罗维金走上俄军总指挥的位子。当时我预测,俄军将会更加务实,一改此前碍于政治因素频频作出军事冒险的冒进风格。
事实上俄军撤出赫尔松市是一个再务实不过的军事决策,它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莫斯科方面在政治上的失分,但俄军撤出第聂伯河东岸,离开这个背水一战的险地,反而是有利于东乌战场整条战线均衡的。苏罗维金接过指挥棒之后曾接受过俄媒专访,在那次谈话中他已经对赫尔松的撤军作出过预期管理。
在此前的节目中我曾对赫尔松市的地理位置与战场条件有过详细描述,一言以蔽之,俄军仅仅依靠第聂伯河上三座桥提供补给,试图坚守赫尔松这座城市。但是在过去几个月的战斗中,三座桥已断其二,仅剩上游的一座船闸苦苦支撑。脆弱的补给线导致俄军无法投入重兵集团到河东岸协防,无法投入重兵集团就意味着俄军不得不被迫放弃赫尔松外围阵地收缩防御,收缩防御又导致俄军要想投入重兵防御单位根本无法在狭小地带中展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军事悖论,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从军事的角度上看,俄军撤出这个险地是当下唯一正确的选择。
那么俄军撤出赫尔松之后会给整个战线带来什么变化呢?最直观的改变我认为是战场南线将会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静坐状态,俄乌双方各自沿着第聂伯河展开防御,谁都没有能力越过去。与此同时,俄军在丢掉这个战略包袱之后得以重新将机动力量调往中线与北线方向,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这两个战场方向会酝酿出新一轮大规模的进攻。与之相对应的是,乌军同样也能够从赫尔松抽身,将更多部队调往上述两个方向,与俄军展开对垒。
那么怎样才能算作是造成战局转向的重大变动呢?我认为起码是冲突一方在某个较大宽度的战场正面实现了新的纵深突破,逼迫对方出于反包围的战术考量将整条接触线后移。这种战场态势在俄乌战场上曾经多次出现,无论是俄军早期的进攻阶段,还是几个月前乌军在战线的南北两端同时发起的反攻,都导致了接触线的变化。但是现在双方在接触线上长期处于一个僵持对峙的状态,恐怕很难真正在哪一点形成突破。
但是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据俄媒报道,一位近期被俘的乌军第53独立机械化旅的军官向俄军透露:基辅方面正在酝酿在这个冬天对俄罗斯的别尔哥罗德州和库尔斯克州发起进攻。这个消息乍一听非常像是一次典型的战略误导,但从军事逻辑上看是存在可行性的。别尔哥罗德与库尔斯克位于俄乌接壤的北线,在这个方向上俄军的兵力相对空虚,如果乌军真的摆出了在这个战役方向上寻求突破的态势,那么俄军真的会面临一个艰难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抉择非常可能导致整条东乌战线出现重大转变。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