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伟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
延伸阅读:
来源:补壹刀
执笔/断水刀
随着欧洲能源危机加剧,美国的“赚”和欧洲的“惨”的对比日趋明显。
据《金融时报》日前报道,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能源市场震荡,油价上涨,美国石油生产商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今年二三季度更是成为美国能源行业有史以来最赚钱的6个月,获利超过2000亿美元并将“继续迎来前所未有的一年”,一些企业到年底将拥有“破纪录”的现金流。
这样庞大的利润,也难怪有网友感叹,“这已经不是薅欧洲的羊毛了,而是直接割欧洲的肉啊”。
种种困境交织下,欧洲好像坐不住了,这周发生的几件事,也许是一个信号......
1

资料图
除了石油,天然气上美国也从欧洲吸了不少血。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援引业内人士的话说,在美国以6000万美元的成本装满一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运到欧洲就可以卖到2.75亿美元,涨幅达358%。
除去运输等成本,每艘船的净赚就超1.5亿美元!
此前,在欧洲声讨美国“以接近四倍市场价将天然气卖到欧洲”时,美国还曾“辩解”道,“差价都被欧洲中间商赚去了”。
但现在美国应该装不下去了。美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商和出口商切尼尔能源公司共同创始人和前首席执行官查里夫·苏基就坦言:“随着欧洲面临许多‘悲惨冬天’中的第一个,美国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
相比之下,欧洲的损失实在是显得太惨烈了。
以德国为例,8日,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能源危机给德国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近1100亿欧元。这也是德国继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二次石油危机以来最高的收入损失。
该研究还显示,德国公司出口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远低于进口商品价格的涨幅,因此能源价格上涨的负担很大一部分将由德国国内消费者承担。
这些数据落到欧洲各国老百姓头上,那些困难都是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
受生活成本飙升和通胀等压力影响,老百姓对“夜里不开灯”“冷了不开暖气”的日子早就苦不堪言,也“越来越厌倦不变调的对抗性言论和对俄罗斯无休止的无端指责”。
刚刚过去的这周,欧洲民众的罢工和游行更是愈演愈烈。

资料图
9日,比利时和希腊均举行全国性罢工。比利时多个城市的公共汽车和地铁交通已处于停滞状态,希腊则因为交通部门均参与其中,海陆空集体瘫痪。
10日,英国工会发起大罢工,伦敦地铁和公交大面积停运。同一天,法国也举行今年第三次跨行业大罢工,巴黎地铁七条线路完全关闭。
前几日,意大利数万人还举行了反战反制裁游行。 有受访游行示威者表示,“欧洲主要国家现在争相加强军备,我认为不能这样,当务之急是实现和平,但欧洲加强军备显然不是为了和平”,“不能让普通民众为冲突埋单,冲突是政府决定的,但承受代价的总是民众”。
在这场游行之前,意大利政府已冻结向乌克兰发送新一批即第六批军事援助。意大利前总统贝卢斯科尼也为结束俄乌冲突提出了一个建议:停止一切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美国和西方国家只给乌克兰重建城市的费用。
日前,法国也公开了智库报告,正面回应了“谁是法国的敌人”这一问题。该报告直言,法国的敌人在华盛顿和伦敦 ,而非北京和莫斯科……
被伤害如此之深的欧洲,还会配合美国继续“表演”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