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
北宋第一男神苏轼,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满腹才华,开朗健谈,生性幽默,乐观豁达外加吃货属性。
苏轼度过了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和青少年后,二十一岁进京赶考,名噪文坛。诸多文坛领袖对他的文章和诗才大加赞赏,百姓也争相诵读。
他生性幽默,戏谑他人也自嘲自己,开玩笑没有避讳,无论对方身份高低,自我总结道:“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无论走到哪里,处于何种境地,身上的率真和幽默都未失掉。上至皇帝下至文人百姓,诵读苏轼的诗文皆是一大享受和乐事。
苏轼有一颗爱吃的心、爱吃的胃和爱吃的嘴。他开创的名菜“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饼”众所周知。当居住在南山脚下享受着田园生活,无肉少粮时也能煮出一碗翠如山岱的蔬菜浓汤,对着青山绿水,回归生活的纯真曼妙。
即使被贬海南的蛮荒之地,也能将满地的生蚝,烤出鲜香美味。在不断外放的岁月里,他找到了无数用来烹饪的鲜美之物:“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津津乐道于吃的精髓,即使几棵蔬菜也能吃出满汉全席之感。热爱美食以及对待美食的豁达心境,苏轼走到哪里都活出了我们心之向往的妙趣人生。同时,他还是一个注重养生、健身的达人,在不断被贬谪、不甚明朗的生活环境里,还依然不忘练习瑜伽,强身健体。
苏轼一生政绩颇多,在寻找自我乐趣的同时,也不忘胸怀天下,为百姓分忧解难。在杭州,判官妓从良,灭蝗灾,与太守陈襄修西湖六井、沈公井,疏茅山、盐桥二河,筑西湖堤;在密州,救旱灾、平强盗;在登州,上书改食自产盐,加固驻军,加强海防建设;在颍州、扬州、惠州、儋州。。。时刻不忘造福当地百姓。古今看来,苏轼是名副其实的真英雄也。
提起东坡居士,人们脸上总是情不自禁地泛起笑容,他的精神光辉照亮了许多人的心灵。
希望分享对你有帮助!(内容参阅自豆瓣和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