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不太理解血管对血压的缓冲作用啥意思,这里我来解释一下。有弹性的血管可以看成有弹性的牛仔裤,虽然有些人的腿比较粗,但是穿着有弹性的牛仔裤,还是不会感觉太紧,这个其实就类似于血管对血压的缓冲作用。
3.误区三:血压正常了,可以不用吃药了
有不少高血压患者认为血压降下去以后,就可以不用吃药了,殊不知这样有很大的危害。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控制血压的平稳是比较重要的,否则血压忽高忽低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压患者估计都知道,服用降压药以后血压会被控制下去,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如果不吃药,血压还是会升高的,甚至还会超过原来的血压值。
可能大家不理解为何血压忽高忽低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这里我来解释一下。我们可以把血管比作橡皮筋,如果反复牵拉橡皮筋,那橡皮筋断裂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而血压忽高忽低就如同反复牵拉血管一样,这样的话血管破裂的风险就会比较大。
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即便血压正常了,还是需要按时吃药的,否则药效过了,血压还是会反弹的。
4.误区四:降压药的不良反应比较多,能不吃就不吃
大家对高血压的了解不多,所以会有很多的偏见。不少人认为降压药的不良反应比较多,能不吃降压药就尽量不吃,这种观点实在是错得离谱。
现实中有很多人不按时服用降压药,结果过了几年后各种并发症都出来了,而且还可能因为得了脑梗死或者脑出血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的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并发症,但是很多高血压患者并不了解这些。如果长期血压控制得不理想,那会增加心力衰竭、脑梗死、脑出血、肾功能不全等的风险。
高血压药物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但是它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比较轻微,和高血压的并发症相比,降压药的不良反应真的算不了什么。
降压药被生产出来的目的就是控制血压,如果它的不良反应真的很大,那它也不可能上市。
因此,如果被确诊了原发性高血压,那就需要长期吃药控制血压!
5.误区五:降压药需要经常换,否则会有“耐药性”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可能会产生“耐药性”,所以就认为需要经常换降压药,这种观点明显是错误的。
只要吃某种降压药能控制住血压,并且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良反应,那就不需要换药。
频繁地更换降压药可能会使血压忽高忽低,这样的话无疑会增加高血压的并发症的风险。
6.误区六:没有必要经常测量血压
很多高血压朋友都觉得没有必要经常测量血压,只要按时吃药就可以了,这种观点其实本身也存在着问题。
按时吃降压药是没有错的,但是需要注意,并不是说你吃了降压药血压就能控制住的。经常测量血压可以了解血压的情况,然后根据血压的变化来调整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