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五、降尿酸光靠“管住嘴”能行吗?
人体尿酸的来源有二:①进食食物中的嘌呤代谢后产生(约占15%);②人体自身嘌呤代谢产生(约占85%)。人体尿酸的排泄途径同样也是两个:①经肾排泄(占绝大部分);②经肠道排泄(少量)。
血尿酸升高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①尿酸生成(外源性、内源性)增加;②尿酸排泄减少;③两者兼有。由此可知,高嘌呤饮食只是导致高尿酸的诸多因素之一。食物来源的嘌呤约占嘌呤总量的15%,而人体自身产生的嘌呤占85%。严格执行低嘌呤饮食,只能使血尿酸平均下降15%,因此,单纯靠“管住嘴”来控制血尿酸有时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病人通过2~3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少吃海鲜及动物内脏、不喝大骨汤、忌酒、大量饮减肥等等),血尿酸仍然居高不下,就需要及时加用降尿酸药物。
问题六、痛风的常见诱因有哪些?
痛风发作除了与高血尿酸密切相关之外,还与一些诱发因素有关,正是在这些诱因的作用下,引起痛风发作。这些诱因主要包括:
1)一次性摄入大量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牛羊肉、羊杂汤、大骨汤等,可使血尿酸快速升高。
2)酗酒: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代谢使血乳酸浓度升高,而乳酸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而致血尿酸浓度升高。
3)着凉:尿酸在体内的饱和度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当体温低于37℃时,即使尿酸<420umol/L,也会析出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组织而发生痛风,所以关节着凉就会容易诱发痛风的发作,醉酒后着凉是痛风发作的最常见诱因。
4)感染:严重感染导致白细胞升高,组织细胞大量破坏,代谢性酸中毒等,引起尿酸产生过多和尿酸排泄障碍,血尿酸快速升高。
5)关节损伤:剧烈运动或是运动不当很容易导致关节损伤,关节损伤引起尿酸盐脱落,从而导致痛风发作。
6)喝水太少:体内的尿酸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多喝水才能产生足够的尿液,喝水太少不利于尿酸的排泄及清除。
7)服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硝苯地平、小剂量阿司匹林、喹诺酮类抗菌药、抗痨药物(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左旋多巴等均可引起血尿酸升高,诱导痛风发作。
问题七、为什么要格外重视血尿酸波动问题?
与持续稳定的高尿酸状态相比,血尿酸忽高忽低、显著波动更容易诱发痛风发作。血尿酸升高引起痛风比较容易理解,那么,血尿酸快速下降为何也会引起痛风发作呢?我们知道,痛风发作是因为体内的尿酸盐结晶沉积造成的,如果尿酸降得很快,体内的尿酸盐结晶会溶解成尿酸盐颗粒,尿酸盐颗粒沉积到身体别的关节上,这样痛风就又发作了,医学上称之为“转移性痛风”。因此,降尿酸药物的使用一定要从小剂量起始,缓慢增加剂量,以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问题八、“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血尿酸控制标准有何不同?
根据2019年版《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若无合并症,建议将血尿酸控制在<420μmol/L;若有合并症,建议将血尿酸控制在<360μmol/L。对于痛风患者,若无合并症,血尿酸控制在<360μmol/L,若有有痛风石或泌尿系结石等合并症,血尿酸控制在<300μmol/L,以利于痛风石的溶解。
问题九、降尿酸药物需要终身服用吗?
2016 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指南指出:痛风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将血尿酸控制在360μmoL/L以下。但降尿酸治疗并不单指服用降尿酸药物,改善生活方式也是降尿酸治疗的一个重要措施。如果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降尿酸药物治疗后,凭借生活方式的改善就能够将血尿酸控制在目标范围,则可尝试减药甚至停药;否则就应持续用药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使血尿酸持续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