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最好是在病人疼痛症状完全缓解、急性期过后1~2周再加用降尿酸药物;但如果病人早在痛风发作之前就已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则应继续服用而无需停药。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尽量维持病人急性期血尿酸浓度的相对稳定,避免因血尿酸浓度显著波动而导致病情加重。
2、不要擅自停用降尿酸药物
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即便血尿酸已降至目标值,也不能擅自停药,而应将药物逐渐减至可将血尿酸维持在目标范围内的最小有效剂量,并坚持长期服用,目的是使血尿酸能够长期稳定在目标范围以内。
临床上,只有少数轻症痛风患者可以停药,单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干预(如低嘌呤饮食、戒酒、减肥等等)便可将血尿酸控制在目标水平。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为了能够使血尿酸长期控制达标,往往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长期配合降尿酸药物治疗。
很多痛风患者血尿酸一降到正常,或者刚不痛了就把降尿酸药停了,这样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反复复,长此以往,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关节及肾脏的损害,同时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3、降尿酸速度不宜太快
痛风发作不仅与高尿酸有关,与尿酸水平显著波动也有很大关系。当血尿酸浓度突然降低时,会使附着在关节表面的尿酸盐结晶快速溶解,释放一些不溶性的针状尿酸盐结晶,后者被白细胞吞噬后,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及水解酶,从而诱发关节滑膜的炎症及疼痛,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因此,降酸药物一定要从小剂量起始,缓慢增加剂量,使血尿酸逐渐下降。此外,为预防痛风发作,也可以在启用降尿酸药物的同时,联合服用小剂量抗炎止痛药物(如秋水仙碱0.5mg,1次/日),直至血尿酸稳定达标为止。
4、尽量避免服用阻碍尿酸排泄的药物
利尿药(如氢氯噻嗪、速尿)、抗结核药(如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剂量阿司匹林(每天大于2g)等药物均干扰尿酸代谢或排泄,使血尿酸升高。因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尽量不要使用这些药物,以免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三、定期监测是保证
血尿酸控制达标是防止痛风发作的关键。而定期监测血尿酸,是了解血尿酸控制情况、调整饮食及用药的重要依据,是确保血尿酸长期控制达标的保证。治不达标,形同未治,对尿酸的监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