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南指导下的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实战”病例来了
对于未行碘131治疗或其他辅助治疗疗效满意或不确切的病人,若超声检查正常、血清 Tg 极低或测不出、Tg 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无升高趋势,可将血清TSH维持在0.5-2.0 mU/L;高危组病人如疗效满意或不确切时,应维持血清 TSH维持在0.1-0.5 mU/L至 5年以上,5年后在继续监测复发的情况下TSH抑制目标可适当放宽[1]。
- 监测频率的调整
从上述动态复发风险评估的内容不难看出,除了4-6周的TSH监测外,我们在病人随访过程中还需要监测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以及甲状腺超声检查,监测的频率也将随动态复发风险评估的结果而定。
对于行全甲状腺切除或附加碘131治疗后的DTC的患者需要每 6-12个月检测血清 Tg、TgAb;对于治疗反应良好的低中危病人,监测频率可降低至 12-24个月1次。
对于超声检查建议DTC术后 6个月进行首次复查颈部超声,之后无病生存者每 6-12 个月 复查1 次,如为低风险,可在 5年之后适当延长超声检查间隔时间;如发现可疑病灶检查间隔宜酌情缩短。
上述病例需在随后的随访中关注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同时,还需完善Tg、TgAb的检查,TSH的目标及随访频率要依据动态复发危险度分层结果而定。
总 结
民间有这么个传说,“得了癌症是不幸的,但是如果是甲状腺癌又是万幸的”。
甲状腺癌大部分都是能够进行手术治疗,术后TSH抑制治疗是必要的干预手段。对于复发高风险人群,TSH抑制治疗尤为重要。
但在伴有心脏病、高龄、绝经后妇女等患者中,需要均衡治疗的获益和风险,设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当然,在治疗过程中TSH的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依据动态复发危险度分层的结果,调整TSH的治疗目标和随访频率!
文/邵晨
责编/Jane
参考文献
1.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0年 9 月 第 40 卷 第 9 期
2. Carhill AA,Litofsky DR, Ross DS, et al.Long-term outcomes following therapy in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NTCTCsregistry analysis 1987- 2012[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5 ,100(9):3270-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