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和口服药,究竟咋选?战友莫急,医生教你
在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服药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药物治疗可以辅助身体的免疫系统,达到更高效率的病毒清除效果,继而帮助乙肝病情稳定。
就目前而言,乙肝抗病毒药物的种类,主要分为两种。一类为注射,一类为口服。注射类型药物多为干扰素。口服类多为核苷酸药物。很多乙肝患者在两种药物的选择方面,举棋不定,不知道哪种更适合自己。这不,还请“选择困难症”的乙肝患者莫慌,医生来带你挑选。

乙肝抗病毒治疗,究竟选择干扰素,还是选择口服核苷酸药物?
为了让乙肝战友更进一步了解自己的适应种类。先分别阐述两种药物的作用和利弊。
首先是干扰素:
根据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标准,已经批准的乙肝干扰素有普通干扰素(IFN-α)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两类。
干扰素相比于普通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凸显出两类作用:
作用一:能够对消灭病毒起直接作用
换句话说,干扰素的注射,可以直接抵抗和破坏乙肝病毒,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免疫系统清除,消灭效率大大增加,也能进一步降低复发率。
作用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在消灭乙肝病毒的同时,也能通过改造的免疫细胞对免疫功能调节,让免疫系统恢复控制乙肝病毒的能力。一旦干扰素作用成功,往往能够无限接近彻底治愈的目标。

但干扰素也同时存在2个缺点:
缺点一:药物受众面比较小
干扰素本身虽然在起效以后,能够很大程度彻底消灭病毒,并且让乙肝患者达到治愈的效果,但根据临床数据统计,只有30%左右的乙肝患者,能够之于干扰素生效。
缺点二:干扰素副作用相对明显
例如感冒发热,酸痛,头发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