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素著有《医学启源》、《洁古家珍》、《洁古老人珍珠囊)、《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等,唯有《医学启源》和《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他是位主张革新的医家,他提出“古方今病,不相能也”的主张,并在临证上发展了脏腑辨证和药物归经的理论。他采纳了《中藏经》分辨脏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的主要观点,使脏腑辨证施治自成体系,为后世深入研究脏腑病机辨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以《医学启源》中有关肝脏的论述为例简述如下:
关于肝的生理,张氏在归纳肝脏辨证时说:“肝与胆为表里,足厥阴少阳也,其经王于春,乃万物之始生也。其气软而弱……其脉弦长曰平”,“肝藏魂,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此概括地论述了肝的性质、功用、特征、脉象等。
关于肝的病理证候,张氏以急、缓、大、小、滑、涩六大纲脉为经,以微甚为纬来阐明肝脏的病理。他说:“脉急甚,主恶言;微急,气在胸胁下(为积聚)。缓甚,则呕逆;微缓,水痹。大甚,内痈吐血;微大,……。”以脉急是邪实亢盛之象,肝火亢淫于上,故脉弦急而恶(狂);肝气结于胁下,则脉微急而为积聚。又说:“肝中寒则两臂不举,舌燥,多太息,胸中痛,不能转侧,其脉左关上迟而涩者是火。肝中热,则喘满多嗔,目痛,腹胀不嗜食……其脉左关上沉而弱者是也。”
关于肝病的演变和预后,张氏指出:“肝病旦慧、晚甚、夜静。肝病头痛目眩,胁满囊缩,小便不通,十日死。又身热恶寒,四肢不举,其脉当弦而急:反短涩者,死不治。”此则介绍了肝病随着时辰的不同而演变的过程,以及邪盛正衰,攻补两难之临床表现。
关于肝病的治疗,张氏提出了补虚、泻实、温寒、清热的治肝原则和方药。他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肝欲散者,急食辛以散之,川弯。补以细辛之辛,泻以白芍药之酸。肝虚,以陈皮,生姜之类补之。经曰:‘虚则补其母’,水能生木,水乃肝之母也。苦以补肾,熟地黄、黄柏是也。如无他证,惟不足,钱氏地黄丸主之;实则芍药泻之,如无他证,钱氏泻青丸主之;实则泻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泻之。”
摘录于中医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