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可以玩的地方推荐,年轻人
不过,即使在正规的市集,摆摊的品类也需要经过严格审批,餐饮类摊点比较难进入市集。在刘丽丽看来,这类产品才是市集烟火气的主要来源,目前的市集大部分都是文创产品,烟火气还是比较有限。
不过她还是持乐观的态度,马上就到年底了,圣诞、元旦、新年将会是做市集摆摊的好时机,各大商圈也希望在节假日通过举办市集提高商圈的客流量和影响力。在上海,不同地点、不同形态、不同群体的市集,为城市添加了许多活力,上海对各类市集的支持,体现出这个城市对圈层文化、小微经济的包容。
▲ 去年圣诞节,上海某商场颇具节日气息的集市。图 / 受访者提供
地摊酝酿新机
这一年来,后备箱摆摊、创意市集成为热潮,有很多人认为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赚钱方式并非长久之计,各地支持摆摊政策的出台似乎赋予了它一定的确定性,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摆地摊的价值。
但除了经济层面的价值,对于每一个选择摆摊的人来说,地摊就像是一个容器,装载着不同的人生经历,给没有方向的人提供一个选择和尝试的机会。
上海疫情的三个月里,从事教育行业的刘娜工作停滞,每个月只能拿底薪,除了日常开销,上幼儿园的孩子还需要上培训班,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必须得想办法补贴家用,正好上海出了新规,她想通过摆摊赚点小钱。“其实这个(新规)一出,很多人都跃跃欲试。说真的,疫情过后,大家都削尖了脑袋,看看能不能赚到钱,其实大家也都是在尝试。”
真正实践后,她发现摆摊并没有网上说的那般“月入上万”,但她也明白,能赚多少钱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大学城、景点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搞夜摊发财的人不在少数,但也很辛苦。
“虽然赚得少,总比待在家里啥也不干强。”她并没有因此失望,反而摸索出新的商机。她发现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人对摆摊充满兴趣,她偶然发布的一条摆摊日记收获了上千浏览量,许多人在底下评论询问摆摊的地点和时间。她计划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摆摊经验,积累一定粉丝,未来或许可以开网店,或者接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