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玩的地方,适合年轻人玩
为什么年轻人突然对原本不相信的神佛倾注真心?这一颠覆性变化的背后是媒介的推波助澜和年轻人深深的焦虑感。
寺庙成为网红圣地
继野餐和露营热之后,去拜佛被各平台的博主吹捧为新型休闲方式。
宁静的古刹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有的大型寺庙依山傍水,随形依势构建庭院,在这可以一次性完成爬山、玩水、赏月、听梵音松涛、吃斋饭等多项旅游项目,在游玩的同时还能许个愿,多拜拜总是不会有错的。
另一方面,佛寺的红墙黄瓦色彩鲜明,青烟袅袅再填神秘感,出片率极高,配上修图软件的模版,摘抄几句诸如“自在法喜”“红绸祈愿皆是空山心亦静”的佛言佛语,清幽的气质一下拿捏,和朋友圈里其他心浮气躁的“妖艳贱货”完全不一样,妥妥的高赞爆款。
年轻人渴望确定性答案
一方面,未知的神明力量在不确定的社会下,满足了年轻人对确定性的渴望。
动辄封校上网课的大学生活、万里挑一的考研考公路、大厂接连的毕业潮......持续性的就业寒冬和随时变动的明天,稳定成为稀缺资源,这使年轻人陷入普遍性的迷茫状态,他们在躺平和内卷的反复横跳中企图抓住一点什么,而神佛就是这根精神的“浮木”。
同时,佛寺这一特殊的空间给予了人们治好“精神内耗”的可能。
缭绕的香火气息、气势恢弘的宫殿、苍老的树木等,这些佛寺特有的景象共同营造出一个现代文明之外的场景,在这里众生平等,一颗虔诚的心能发挥作用。尽管佛祖并不能张口说话,也不会有高僧来指点迷津,但拥有最多欲望与困惑的年轻人可以寻求到无差别的接纳和祝福,让焦虑中的他们获得了疗愈。
另一方面,年轻人拜佛不仅仅是获得心灵的慰藉,他们与佛祖对话、许愿的过程,也是在叩问自己,向内寻找问题的答案,继而为自己指明方向。
当下不少年轻人囿于生活节奏,不断地在迷茫中奔跑着,没有机会思考自身的困境,而寺庙构建了这一个场所,通过抛出佛祖这枚决定命运的“硬币”,他们摆脱了自我怀疑、否定的情绪,拥有了作出抉择、放下执念的勇气,然后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将精力放在可控的事情上,完成与自我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