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复阳和再感染?
如何区分复阳和再感染?
答:“复阳”一般是在短期内发生的,比方说2至3周内。所谓“复阳”,就是核酸没有彻底转阴,还在临界值处徘徊波动。
“再感染”是指人体在前一次感染完全康复后,当体内的特异免疫水平降低到一定水平时,再次被同种病毒感染入侵。通常会间隔一段时间。
为什么会“复阳”?
答:临床上发现一些人反复排毒,也就是说排毒是间歇性的,核酸检测结果会认为是转阴之后复阳;还有一些情况是由于病人有基础的肺病或者是病毒载量比较大,治疗后转阴,结束治疗后又复阳。
“复阳”和“再感染”有传染性吗?
答:“复阳”一般认为检出的是体内病毒的一些片段,它没有传染性,也没有致病力。
“再感染”是完全不同的又一次感染,具有传染性。
当前“复阳”的概率高吗?
答:不必太在意“复阳”的情况,因为这批人通常不会对周围人造成感染的风险。
从之前看到的数值来看,一次“阴”了,第二次再检测出“阳”,是常见现象,一般波动一周左右就测不到了。
什么样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再感染?
答:感染康复后隔了一段时间,体内的抗体水亚就会逐步降低,同时如果流行的病毒毒株变得不同了,那么再次感染的几率就增加了。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易存在再感染风险。
再感染后症状会加重吗?
答:再感染如果感染的是新冠同一分支的病毒,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有记忆的,通常症状会更轻,病程会更短。
但如果感染的是不同的变异亚型病毒可能会导致致病性略有不同。
临床症状的轻重,一方面是病毒的致病力决定的,另一方面是感染者的个体差异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