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感染新冠后个人防疫八个误区一览(汇总)

常驻编辑 网络热点 2022-12-21

  误区一:感染新冠后喝水太多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日,一名中年女性出现意识模糊紧急入院治疗。经医生分析,系因感染新冠病毒后过量饮水导致水中毒引起。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真相: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①水中毒又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指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②对于健康人群来说,24小时内喝水量达到3、4升以上,可能造成水中毒。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③喝水要适可而止,而不是无限制地饮水,一天喝两升左右温开水较为安全。而对于慢性肾脏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合理控制饮水量。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误区二:大量饮用电解质水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日,电解质水火了。有部分公众囤积电解质水,有人没有症状也大量饮用电解质水,拿它当水喝。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真相: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①对于普通人来说,从食物中获得的电解质以及日常饮水等就完全能满足每日身体需求,不需要额外补充,没必要特别购买电解质水来喝。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②如果是因为生病发烧、咽喉疼痛等症状影响了食欲,导致进食量少,或者存在出汗多、腹泻、呕吐等情况,是可以通过喝电解质水来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的。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③对于有肾脏疾病、尿毒症、心脏病等疾病的人群最好先咨询医生,不要随意饮用。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误区三:在室内大量喷洒酒精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日,很多家庭选择用酒精进行居家消毒,还有不少市民在家中大量喷洒酒精。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真相: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①医用酒精可直接用于擦拭门把手、桌面、电梯按钮等,不应大量喷洒于空气中或身体上。要避免在相对密闭的较小空间内大量使用医用酒精。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②消毒时要避免明火,切勿靠近厨房灶台等热源。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③家中不宜大量囤积酒精,以够用为宜。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误区四:使用消毒剂直接对人体消毒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居家康复期间,不少公众使用消毒剂进行家用消毒,甚至有人直接对人体使用消毒剂。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真相: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①不能使用消毒剂直接进行人体消毒,人吸入后会刺激气道导致咳嗽,甚至破坏上皮细胞。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②使用消毒剂浓度不宜过高或过低。消毒剂就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浓度过高会损坏物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浓度过低则达不到效果。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③消毒剂在配制和使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戴手套等。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④不同类型消毒剂不可混用。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误区五:刚一发烧就吃退热药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有人发现自己体温超过了 37.3C,就开始吃退烧药,甚至缩短用药间隔,每天吃上五六次。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真相: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①出现感染的相关症状,如果症状较轻时,不妨先做好健康监测,多休息、多喝水,只有出现需要用药的症状时,再使用药物。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②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一般到38.5°C以上时,可适当应用退烧药。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③退热药不能盲目使用,还要辨证论治。千万不要因为着急就“使劲”用药,导致用药量过大而带来安全性风险问题。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误区六:没有症状提前吃药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预防感染除了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防护措施外,有人通过吃药来预防新冠。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真相: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①现在并不存在明确能够减少新冠感染几率的药物。不管是中成药,还是其他一些感冒药等,都不能通过提前用药来预防感染。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②在本身并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下,乱用治疗药物来预防感染,会造成“药物过量”问题,值得警惕。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误区七:大量服用维生素C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使用维C泡腾片补充维生素C当前防疫期间,有人大量服用维生素C,认为可以预防新冠。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真相: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①维生素C不可过量服用,18岁以上健康人群每天推荐摄入100毫克维生素C。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②长期过量补充维C,可能会带来尿路结石、尿酸升高、痛风等方面的风险。Q11拜客生活常识网

  ③正常情况下,通过平衡膳食就能获得充足的各类营养素。新鲜蔬菜与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如200克新鲜草莓或200克新鲜西兰花中就能达到上述剂量。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