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缅甸地震背后的地质构造

常驻编辑 网络热点 2025-04-04 环境及气候

缅甸地震背后的地质构造

缅甸强震源于印度板块与巽他板块碰撞,活跃的实皆走滑断层活动是主因。3pT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地时间周五下午,一场7.7级强震袭击了缅甸中部地区,震中靠近该国第二大城市Mandalay。这场地震不仅在Myanmar境内造成了大范围的破坏,甚至波及到了600多英里之外的泰国首都Bangkok,导致当地一座在建的摩天大楼倒塌。地震发生后,Myanmar军政府迅速宣布六个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并确认已有超过百人遇难,另有数百人受伤。与此同时,来自Thailand的官方报告也指出,该国至少有七人死亡,数十人失踪。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一份报告则估计,考虑到震中靠近人口稠密地区,此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很可能超过一千人,甚至可能突破一万大关。3pT拜客生活常识网

Myanmar恰好坐落在全球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长达9300英里的阿尔卑斯带上。这条巨大的地质构造带横贯欧亚大陆南部,西起地中海,向东蜿蜒穿过亚洲大陆,最终延伸至东印度群岛。阿尔卑斯带是地球上三大主要地震带之一,全球约有15%的最大地震发生于此,其活跃程度仅次于环太平洋火山带(Ring of Fire)。正是这条地带的剧烈构造运动,塑造了地球上许多最为雄伟的山脉,包括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以及喜马拉雅山脉。3pT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次地震的强度和规模,堪比1906年的San Francisco大地震。来自Atlanta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Zhigang Peng,曾深入研究过Turkey境内的阿尔卑斯带地震活动。他指出,尽管Myanmar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强震,但发生在周五的这次地震,以及紧随其后约11分钟发生的6.7级余震,无疑是该区域近代记忆中威力最强大的地震之一。根据USGS的数据,自1900年以来,在距离此次周五地震震中150英里的范围内,至少已经记录到了六次震级不低于7级的地震。3pT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们与Peng就该区域的地震历史、本次地震的成因以及科学家们对于未来趋势的预测进行了交流。3pT拜客生活常识网

Peng解释道:“Myanmar地处阿尔卑斯带的东南缘附近。简单来说,这一区域是该构造带上一个众所周知的活跃段,地震相当普遍。实际上,阿尔卑斯带的大部分区域现今或历史上都曾相当活跃。例如,阿尔卑斯山脉本身也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不过目前其大部分区域的构造活动已不如远古时期那般剧烈了。” 他补充说:“当然,像这次这样规模的地震确实罕见,但也并非没有先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本地区上一次发生类似规模的事件是在1839年,那是一次8.0级的特大地震。不过,这里也频繁发生许多震级相对‘较小’的地震,比如2011年就发生过一次6.8级的地震。”3pT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个区域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多种力量交织作用,” Peng继续说道。“宏观上看,非洲、阿拉伯和印度这几大构造板块持续向北漂移,并与巨大的欧亚板块发生碰撞。聚焦到Myanmar局部,则是印度板块与巽他板块(一个横跨东半球赤道的板块)的直接碰撞。这是一个俯冲带,意味着其中一个板块正在俯冲到另一个板块的下方。然而,在这个碰撞边界的边缘地带,情况又有所不同,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转换断层或走滑断层——断层两侧的岩块发生相对水平的错动,一个向北,一个向南。这与美国的San Andreas Fault非常相似。事实上,正如前面提到的,今天发生的这场地震,在规模和震级上都与1906年的San Francisco大地震颇为接近。” 他进一步区分道:“太平洋的Ring of Fire虽然也是俯冲带,但它的特点在于火山活动远为频繁,那里的许多地震都与区域内的火山作用紧密相关,这一点与Myanmar的情况有所不同。”3pT拜客生活常识网

“就今天的地震事件本身而言,其机制其实相对简单,” Peng指出。“这次地震并非与造山运动直接相关,而是发生在Myanmar境内一条名为Sagaing Fault的走滑断层上。从我目前看到的信息判断,这是一次相当典型的陆内走滑型地震事件。似乎是靠近Mandalay的一段长约200公里的断层在一次活动中发生了破裂,并且破裂过程主要向南延伸。这次地震的震源相当浅,可能在地下10公里左右。也正因为震级巨大,整个破裂过程持续了大约一分钟之久,并引发了非常强烈的地表震动。我已经看到了许多关于基础设施损毁的报告,包括建筑物和桥梁的坍塌。”3pT拜客生活常识网

“地震学家们对这一地区已经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研究,” Peng说道,“所以我会说,这次地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发生在一个我们早已预知其存在地震风险的地方。当然,我们永远无法精确预知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这始终是那个价值百万美元的难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某次地震的发生是否落在一个大致预期的时间范围内,这个范围我们称之为‘复发周期’。” 他具体解释说:“如果我们把今天的地震看作是1839年那次大地震的某种程度上的‘重演’,你会发现两次事件之间相隔了将近200年。同时,我们通过地质测量得知,Sagaing Fault的滑动速率——也就是断层两侧岩石相对运动、应力不断积累的速率——大约是每年2厘米左右。那么,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积累了近200年,总共累积的位移量或应力就达到了大约4米。如此规模的能量释放,完全足以引发一次7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地震事件。而这,恰恰与我们今天所观测到的情况相符。”3pT拜客生活常识网

“谈到次生灾害,” Peng分析道,“通常与大地震相关的主要有三种:山体滑坡、火灾和海啸。由于这次地震发生在内陆,我们可以首先排除海啸的风险。此外,震中区域地势相对平坦,因此我预计大规模山体滑坡的可能性也不大。当然,可能会有一些小范围的、局部的火灾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它们也有可能蔓延扩大。” “不过,目前我最为关注的还是余震活动,”他强调说。“像这样强度的地震之后,几乎可以肯定会发生一系列余震,其中一些的震级也可能相当大。我们应该预料到,在未来的几周甚至几个月内,该地区还可能发生其他较强的地震事件。虽然大部分余震的强度会低于今天的主震,但始终存在发生同等规模甚至(在最坏的情况下)更大规模地震的可能性。”3pT拜客生活常识网

本文译自 nautil.us,由 BALI 编辑发布。3pT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抽水蓄能电站
  • 加州山火为何愈演愈烈
  • 科学家从南极钻取120万年前的冰芯
  • 科学家绘制史上最详细南极冰下地图
  • 科学家研发出可在海水中一夜溶解的新型塑料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