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疗法首次让成人恢复听力
新研究首次证明基因疗法可恢复成年先天性耳聋者听力,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每一千名新生儿中,就有多达三人天生就存在一侧或双侧听力障碍。虽然人工耳蜗为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但这项手术需要侵入性操作,而且再先进的设备,也难以完全复制人耳原本的听觉细腻度。
然而,我和同事们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基因疗法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成功地帮助部分天生失聪的幼童和年轻人恢复听力。这项突破,意味着一种崭新的医学干预方式正成为现实。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患有与OTOF基因突变相关耳聋的患者。这种耳聋起因于OTOF基因的变异,进而影响了耳蜗中关键蛋白——otoferlin的生成。而这个蛋白负责将声音信号从内耳传输至大脑,一旦发生缺陷,听觉的传递机制就会崩塌,导致新生时即出现严重听力障碍。
但与其他类型的遗传性耳聋不同,OTOF突变患者的耳内结构是健康的。问题不在于耳朵“零件”坏了,而是核心“程序”出错了。这也使得它成为理想的基因疗法靶点:只要修复那一个出错的基因,听力或许就能被激活。
我们采用一种经过改造的病毒作为“快递员”,将修复好的OTOF基因直接送入耳内的听觉细胞。这些病毒就像微型快递员,先附着在细胞表面,再诱导细胞将其“吞入”,最终通过细胞内运输系统将基因送到“控制室”——细胞核,并释放出otoferlin的遗传指令。
我们之前在灵长类动物、以及5岁和8岁的儿童中已经验证了这项疗法的安全性,也在部分受试者身上观察到听力的明显恢复,有些甚至接近正常水平。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悬而未决:成年或年长的患者是否同样受益?治疗的黄金年龄究竟在哪里?
为此,我们将临床试验扩大到五家医院,共招募了10名年龄从1岁至24岁的参与者。他们均被确诊为OTOF相关耳聋。治疗通过微创方式将基因病毒注射入耳蜗,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密切跟踪。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通过耳部检查、血液化验持续监测安全性。听力改善情况则通过脑干诱发电位测试以及行为听力测试两种方式评估。
脑干测试中,我们播放短促的滴答声或不同频率的哔声,再通过传感器记录大脑的自动电反应。另一种方式中,患者持续听到稳定的音调,计算机会分析他们的大脑波动是否跟着节奏同步。行为测试则更为直观,参与者戴上耳机听各种微弱音调,只要听见,就按按钮或举手回应。
令人惊喜的是,治疗仅一个月内,参与者的听力就已明显改善。在客观脑干测试中,总体提升达到62%;而在行为测试中,更高达78%。其中两位患者的语音理解能力几乎接近正常。尤其是一位七岁患儿的母亲表示,孩子在接受治疗后仅三天就开始对声音作出反应。
在整整一年的观察中,十名受试者中只有轻至中度副作用,最常见的是白细胞略有减少。更关键的是,没有任何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进一步确认了这项病毒载体基因疗法的安全性。
这项研究首次在青少年和成人OTOF耳聋患者中取得实质性恢复效果,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信息——五到八岁是治疗的最佳年龄段。尽管更年幼的婴儿或更年长的参与者也有所改善,但效果略逊一筹。这个结果略显反常,也说明大脑在不同年龄段对“重新听见”的声音反应各异,而其中的神经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这场试验是一个里程碑。它不仅连接了动物实验与人类真实病例之间的鸿沟,还跨越了年龄差异,标志着遗传性耳聋治疗进入新时代。
尽管我们仍需继续探索这项疗法的长期效果,但随着基因疗法技术不断进步,从“管理疾病”到“治愈疾病”,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OTOF相关耳聋仅仅是起点。我们和其他研究团队正在研发面向更多常见基因突变的听力治疗方法。虽然这些基因更复杂,治疗更具挑战,但动物实验已带来令人振奋的结果。未来,针对各种遗传性耳聋的基因疗法将真正走向临床,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