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之所以能骑,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
研究发现,两种基因变异或助马匹驯化,奠定骑乘文明基础。
马之所以能成为人类的坐骑,或许源于几千年前的一次基因突变。
科学家在8月28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研究中指出,两种关键的基因变体,不仅让早期被驯化的马更温顺,也更能承受骑手的重量。这些变化,堪称青铜时代最重要的“生物技术革新”之一。
早在2021年,Ludovic Orlando与团队就通过古代马的DNA推测出现代家马起源于4200多年前的俄罗斯西南部。但具体是哪些基因变化,让野性十足的马逐渐成为可靠的伙伴,当时仍是未解之谜。
这一次,来自法国、中国和瑞士的研究团队,对71匹不同时代、不同品种的马进行基因组分析,重点追踪266个基因位点的进化历程。他们发现,其中9个基因显示出明显的人工选择痕迹,也就是说,这些基因影响的特征,极可能被人类有意保留下来。
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ZPFM1基因,它在人类中与心理健康相关,在小鼠实验中则与焦虑程度有关。研究发现,它在大约5000年前经历了强烈的选择,暗示人类在驯化早期,便刻意筛选出性情更为温顺的马。
第二个关键点位出现在GSDMC基因附近。人类在这一基因突变后,往往容易出现慢性腰背疾病,而在马身上,它则影响身体比例和脊柱承重方式。研究团队让小鼠失去这一基因功能,结果它们脊柱更笔直,前肢也更有力。可以想见,GSDMC的变化可能使马匹更适合负重和骑乘。
短短几百年间,这一基因变体的出现频率急剧飙升,从几乎难以察觉到几乎所有马都有。更令人震惊的是,带有这一突变的马比没有的马后代多出约两成。这几乎可以确认,它是马匹进化史上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驯服、可骑乘的马匹,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它不仅带来了速度与机动性,还重塑了战争与交通的格局。
佛罗里达大学遗传学家Samantha Brooks评价称,这些发现是强有力的间接证据——考古记录已经显示出马匹驯化的迹象,而基因数据恰好在对应位置发生了显著转变。
不过,Orlando也提醒,这并不是全部答案。除了基因之外,人类的智慧与驯养技巧同样关键,那些文化创新并不会在DNA上留下痕迹。接下来,他计划深入研究古代蒙古与中国草原帝国的马匹基因,试图理解这些国家是如何通过特殊的马种,推动帝国的扩张与辉煌。
“我们正在测序大量古代马的基因,”Orlando说,“希望能看清,那些历史书中叱咤风云的帝国,究竟依靠怎样的马而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