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一年减少42.73万人,全面开放生育政策有用吗?
人口减少跟生育率降低和人口流失密切相关,其实不仅仅是东北,全国生育率都在走低,只不过东北表现得最为突出。社科院报告曾预测,到2028年,中国人口可能会首度出现负增长。
东北如今每年流失42万多人口,有人调侃“全中国都是东北人,除了东北”。
这其中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因素: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下岗大潮开始至今的中国东北地区经济衰退以及相关的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导致了东北如今的局面。
分布在东北的产业大多是传统行业,旧日的长春一汽,风光无限的国产车大厂,大庆油田更是被写进历史课本的矿产资源,辽宁鞍钢等一众传统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高光时刻”。
原因在于东北是储量位居全国首位的有10种,石油、晶质石墨、颜料黄黏土、长石、铸石玄武岩、岩棉玄武岩、火山灰、水泥用大理岩、矽线石、铼矿;位居第2位的有2种,即:玻璃用大理岩、浮石;位居第3位的有6种,即:硒矿、珍珠岩、玻璃用脉石英、陶粒用黏土、制灰用石灰岩、泥炭;占前10位的矿产有42种。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让东北金属冶炼和矿产开采业盛极一时。
但是近些年,新兴经济崛起,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产业这些在东北找不到做到顶尖的企业,全国四大人工智能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一分部在东北。
产业结构升级滞后才是东北现状的罪魁祸首,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弊端都在今天被展现得一览无余。没有就业岗位,就没有人;没有人,就没有经济发展。
过去是想致富,先修路,现如今修好了路,人都走了,你说尴尬不尴尬?
其实东北并不缺乏知名高校,留不住人是最大难题,房价低到两三千也没人买,这其实是很悲凉的一件事。
即便现在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也很难改变东北的人口现状。因为现在的问题不是“能生的受限”,而是养娃养不起,结婚结不起,买房买不起,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如果经济上不来,就算是开放生育+生育补贴恐怕也无济于事。
过去雪村唱过一首歌,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现如今东北人依旧有着淳朴、热心、豪爽的品格,真心希望东三省三位“老铁”能重新支棱起来!
电影《钢的琴》中的故事就发生在东北下岗潮期间,买不起钢琴的钢厂工人(王千源饰)为了孩子的音乐教育集合了一众朋友齐心协力造了一架“钢”琴。
当崭新的钢琴在废旧工厂里敲响第一个音符的时候,所有人都受到了鼓舞,这一幕像极了时下的东北:
希望是靠双手创造出来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