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企,房子车子这类价格较高的产品销量下滑,而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却受欢迎,“露营经济”就反映了当下的现状,尽管生活不易,但依然要享受。
数据全面走弱 消费萎靡
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加上国内疫情的冲击,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4月投资、消费数据低迷,工业生产亦有所放缓。
整体来说,4月份多地疫情反复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的冲击,主要经济指标下滑。预计CPI同比将温和上涨,PPI同比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
4月份金融数据整体走弱,“三大马车”表现均逊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幅扩大至11.1%;受房地产投资下滑拖累,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4月出口同比增速放缓,进口同比增速维持低位。

受疫情影响,4月份消费受到一定冲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环比下降0.69%。
不管是生产还是消费,都出现大幅下降,而作为高附加值产品的汽车销量下降则更为显著。
4月,中国汽车产销明显下降,分别完成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别下降46.1%和47.6%,产销量为近10年以来同期月度新低。
面对行业的下滑,政策刺激迫在眉睫,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将于近期发布。据业内权威人士透露,该政策最快将于本月出台。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规划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家电更新行动、实施家具家装下乡补贴和新一轮汽车下乡,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
对于该政策,近期市场有所反映,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等板块有所上涨,然而政策真的对汽车销量有多大拉动作用仍未可知。
5月18日,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汽车下乡政策有望于6月初出台,鼓励车型为15万元以内的汽车(含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每辆车补贴范围或在3000元-5000元。
对于动辄十万以上的汽车,几千元补贴的作用有待见证,毕竟此前已有多次针对汽车消费的刺激,目前更关键的问题是口袋没钱。

经济下滑,需求萎靡,由此导致更严重的问题是就业,而收入减少又反过来进一步降低需求。
2022 年或是毕业生就业最为艰难的一年,毕业生达到1076万,而在今年,迫于疫情与经济压力,企业裁员现象突出。

在目前钱包并不饱满的时期,或许“口红效应”将重现。
今年的“口红”――“露营经济”爆火
经济学里有一种现象叫“口红效应”,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即是指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这是因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美妆奢侈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意愿依然旺盛,但是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此外,经济下行也会导致大宗消费、投资等的意愿下降,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6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同比减少42.9%,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44.0%。
在文旅行业整体不景气的现状下,“口红效应”也以不同的面貌应运而生。风靡全国的露营热就是文旅界的“口红效应”。
露营的火爆毋庸置疑。
据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本次“五一”假期带有“露营”标签的相关酒店、民宿订单量较清明假期增长153%,数据达到平台历史峰值;马蜂窝大数据显示,近一周各地“露营”相关搜索热度平均涨幅超过130%。
据《天猫2022年五一消费趋势报告》显示,4月20日至5月4日,帐篷/天幕在天猫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100%,户外咖啡壶、户外桌椅等露营装备在天猫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倍以上。
露营整体而言是“廉价”的文旅消费项目。
根据简单统计,特色民宿的平均房价约在1200元每天,而帐篷吃住套餐约在500元每天。而如果将露营活动视为“微度假”“周边游”的一种,景区的门票价格往往在100到300元每人,而露营往往只需要寻找一片开阔的草地,自备设施食材,即可完成。虽然也有消费者可以在帐篷、椅子、咖啡壶上面花掉几万元,但满足在“百元档”的也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