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企业做团体险的业务多,比如团体的政府业务,另外还替当时的企业年金做一些资产管理,实际上更多的是资管受托方的角色,相当于是理财的概念,而保险的理念很淡。
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成立,打破了养老专业保险公司均为保险系、主要依托保险公司的既有格局。
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共有17个股东,公司注册资本111.5亿元,实力雄厚。
17个股东中,出现11家银行的身影,即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六家国有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中信、招商、兴业、民生、华夏等五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及相关下属公司,以及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泰康人寿等大型证券保险机构及下属公司,国新资本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熙诚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等实业投资领域企业。
基于11家国有大型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背景,国民养老在前期筹备产品的阶段,能够与多家商业银行交流,探讨合作模式、产品研发和创新、金融科技。
首款养老年金险,近期将在银行渠道销售。有保险研究者认为,需要观察具体的产品设计,方能衡量这次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到底有多大。
从筹划成立时,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就承载着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使命。国泰君安研报分析,设立上述公司会加快养老第三支柱破局,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称为“三支柱”,但并不平衡。
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第一支柱,立足于保基本,体现社会共济,这个制度发展相对比较完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截至2022年3月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3亿人,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达到了12.6万亿元,累计结存超过6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在4月25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提到上述信息。
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主要发挥补充作用,由单位及职工建立,李忠说,目前已经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截至3月底,参加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职工有7200万人,积累基金4.5万亿元,补充养老的作用初步显现。
第三支柱,则包括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等。3月25日,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说,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将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峻,养老金支出压力逐年递增,而以政府主导的公共养老金给付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因此加快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要加大我们的养老金储备,实际上需要多渠道、多支柱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加大我们的储备。但是现在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第一支柱上,尤其第三支柱非常少,此前几乎没有发展起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雷晓燕告诉《财经·大健康》。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近四年来,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才4万多人,保费收入不到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