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对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开业的批复,这间公司还可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人民币和外币资金,以及与养老金管理相关的咨询服务业务。
《财经·大健康》获悉,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在首款养老年金险之后,将推进突出养老属性的创新型商业养老金融产品的研发,并且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养老属性突出的产品,也正在准备中。
要满足什么条件,人们才愿意购买?
人们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信任程度较低,且已有产品相对比较单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不强。现在,新的商业养老保险如何来吸睛?
朱铭来告诉《财经·大健康》,一款商业养老保险如果要发展得好,人们基于投资回报率的考量,一般需要满足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跟银行比,二是跟物价水平比。
也就是在积累期人们每年交钱,投资回报率至少得比银行高。
银行的利率在不断波动:1997年的时候,银行一年期存款的利率,最高的时候超过10%,三年存款的利率大概在13%-14%之间;前段时间银行一个大额存单的利率约4%,现在已经降到3%或更低。
银行的定期存款基本是中短期,最长的五年,而养老保险公司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长期投资应该赚取更高额的回报。朱铭来粗略估算,如果养老年金险产品,人们连续一二十年的缴费,平均回报率起码得达到5%才行。
商业养老保险的保值功能,还体现在给付金额上,也就是到最后养老金的给付阶段,这个钱得盖得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跑得过通货膨胀。
朱铭来记得1997年有一款养老年金产品,给三五岁的小孩上一个少儿的保险,其中有一项是养老金,小孩到60岁的时候会一次性给付一笔养老金——10万元。当时看10万元养老金还是一笔财富,到今天像是开玩笑。
“所以养老保险产品如果做得好,得是增额给付。”朱铭来说,增额给付得符合给付时的物价水平,对应的购买力不能缩减。
有学者建议,商业养老保险得先让人清晰地了解它到底是怎么样的,未来是否真的能够给人以切实的养老保障。
如果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人比较多,吸引力大的话,也许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反之,如果参与的人少,产品难以活下去,价格也无法定得那么优惠,又会导致人们更不愿意去买它。
截至5月19日,国民养老保险公司仍在招兵买马,招聘数字化管理、渠道经理,以及资产管理部、信息技术部等多个岗位。最终,能否满足更多国民对养老资金的需求,等待时间检验。
#国民养老保险公司首款年金险获批# #有了社保,为什么要买商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