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美国疫情成为常态化,Meta的收入增速已经连续四个季度显著下滑。今年一季度,其收入增速仅为6.64%,已经是Meta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在内部,一些员工在警告Meta的业务正在停滞不前——它可能是下一个雅虎。
其他一些中小科技企业,在疫情期间大肆扩张,如今也在吞下恶果。
Robinhood的首席执行官Vlad Tenev称,新用户在疫情大流行期间快速上升,公司的招聘节奏也在同步跟进——从2019 年到2021年,公司员工人数从700人增加到近3800 人,翻了五倍多。
然而,Robinhood的业绩与用户,在今年一季度骤然下滑:收入下降43%,月活跃用户同比下降10%,Robinhood明显开始吃不消了。
Tenev表示,过去快速增长的员工人数,导致公司岗位存在重复的角色和工作职能,导致公司员工结构不够理想。进行裁员,是为了提高效率,确保能够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市场蓬勃时,这些科技企业大肆招兵买马,实现跑马圈地。而当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开疆辟土的员工成为首先被拿掉的那部分。
如同现实版的“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跟Robinhood一样,在新冠疫情期间大肆扩张,结果碰上业务下滑于是裁员的公司比比皆是。
在2020年新冠大流行的高峰期间,许多人居家隔离,在线健身平台Peloton的业务猛涨,其员工数量迅速上升。然而,随着美国线下健身房重新开放,Peloton 业务受到巨大打击,只能靠裁员维持运营。
从直接导火索层面看,今年美国科技企业裁员,原因是前两年疯狂汲取疫情带来的红利,大肆扩张,结果吃得太饱、步子迈得太大。
现在红利消失后,“积食”、“胀气”的负面效应就出来了,不得不靠裁员恢复正常状态。
03 预期不足是核心
在正常情况下,科技企业步子迈得过大,不会造成很大问题。
毕竟,过去十几年美国科技行业一直在高速成长中。跑得快才能跟上行业脚步。
但现实是,天已经变了:整个经济大环境的下行,叠加科技行业从繁荣局面趋向理性,科技企业估值开始回调。
许多科技企业的预期不足,担心业绩下滑或者融资不畅,于是用裁员降低成本规避风险,这是今年裁员潮的更深层次原因。
去年是美国科技股的高光时刻。整个2021年,道琼斯指数累涨18.92%,标普500指数累涨27.23%创下70次新高,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累涨22.14%。以“FANNMG”为代表的的美国科技股表现出色,成为推动股市上涨的重要力量。
然而,繁荣背后埋藏着隐患。
去年11月,Founders Fund合伙人Keith Rabois预测,股市会下跌25%,科技股估值将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
果然,今年开始美国经济和科技股接连受挫。
4月底,美国官方宣布第一季度GDP下降1.4%,是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经济的首次萎缩。
资本市场上,年初到现在(5月13日)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近 27%,道琼斯指数下跌了13%,标普500指数下跌了16%。最近,科技股的接连暴跌,再次加剧了美股萎靡气息。
二级市场下滑,一级市场也没好到哪里去。根据私人资本市场数据提供商PitchBook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美国风险投资收缩到700 亿美元左右,同比下降10%,低于上一季度的 950 亿美元。
无疑,资本开始对科技行业持审慎态度。美国风险投资机构First Mark的董事总经理马特·图尔克称,在与VC的很多次谈话中被告知,2022年大家几乎都没有进行任何新的净投资。
流向科技股的资金,开始大幅回落。一些此前被看好的科技企业,估值开始不断下滑。
今年3月,仅次于SpaceX的美国第二大“独角兽”、生鲜杂货配送服务商Instacart,将自己的估值从390亿美金降到240亿美金,砍了近40%,其对外表示是因为“市场存在波动”。
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首席执行官Anand Sanwal表示,科技已经火了很长时间了,无论是在公开市场还是在私人市场,估值都变得与现实脱节,并且出现了非理性的繁荣。
当非理性的繁荣回归理性,就是泡沫破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