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一步升级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涵盖六市一州(衡阳、郴州、永州、邵阳、怀化、湘西)。
2020年,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万亿元,占湖南GDP的30.6%,实际到位国内资金3157.6亿元,占全省总额36.1%,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70个,成为湖南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015年,深圳房价暴涨,珠三角出现了第二轮产业转移浪潮。江西成为这一时期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最大的目的地。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江西省会南昌新引进来自珠三角的产业项目就多达594个,立项投资总额5925.79亿元,占全市比重31.51%;
引进欧菲光、兆驰、天珑、同兴达、欣旺达、华为江西总部、腾讯安审中心、华侨城等一大批珠三角行业龙头企业成功落地。

此外,吉安和赣州也是江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比如,吉安在承接珠三角产业大转移之下,已发展成为江西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前,吉安培育出的合力泰、木林森、立讯智造3个百亿元企业,均来自珠三角地区。
2020年,江西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5253.5亿元,产业规模全国排名第8位,在中部地区继续保持第1位。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崛起与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是密不可分的。

江西电子信息30强企业中有10多家企业总部位于珠三角
粤东西北失利的因素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珠三角产业没有梯度向粤东西北就近转移,而是跳跃式向几百公里外的湖南、江西转移呢?
社长认为有几点因素。第一、政策层面的因素。首先,产业转移是市场行为,政府并不能左右企业的选择,因此谁给的政策诱人企业就会选择谁。广东3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实施的省级层面的招商政策,无论是政策扶持还是资金支持力度都比较弱。
就资金扶持而言,2010年-2013这3年间,广东省财政仅下达8亿元竞争性扶持资金,然而,要想拿到这笔扶持资金并不是那么容易,必须要通过层层考核,过程和流程十分繁琐。
实际上最后也只有8个园区能拿到扶持资金,大部分园区招商融资都面临难题,加上产业定位不清,规划布局不合理,最终导致招商引资恶性竞争,陷入“内卷”。

而江西和湖南优惠的政策力度要更大。比如,江西赣州直接享受国家西部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而湖南的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中国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享受国家政策扶持和湖南省直23个部门政策和资金支持。
粤东西北在资金、土地、税收等各方面的优惠与湖南和江西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也让资本直接跳过粤东西北,转向更广阔的市场。
第二、营商环境。可以说,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湛江在90年代发生过“9898”特大走私案、汕头在新世纪初发生过“共和国第一骗税案”,两大全国性事件影响深远,给粤东和粤西营商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