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你认为GetYourGuide和Klook未来会合并吗?他们背后有共同的投资人——软银,分别对这两家公司投入了巨资。
A:我一直都建议创业者听取他们的投资人的意见,但只要听三分之一就好了,不要全听。无论是Klook的联合创始人Eric和Ethan,还是GetYourGuide的联合创始人Tao和Johannes,他们都会听取投资人软银的部分建议,但他们仍然对各自的发展战略保持独立的思考。
我觉得,如果只是因为双方有共同的投资人,就要合并协作,这个情况目前并不大可能会发生。我认为两家公司都需要保持独立和创造力,但是再过4-5年,当增速放缓了,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但就目前而言,我觉得独立发展才是创造价值的最好方式。
Q:你认为国内游或本地游会持续主导中国旅游市场吗?新冠疫情是否已经永远地改变了旅游业?
A:中国的国内游会持续增长。我觉得其实即使没有疫情,国内游也注定会快速增长。疫情只是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这在疫情之前就有征兆。
好多年前我就留意到,北京上海等地涌现了一些很酷的酒吧和咖啡馆,这背后体现的是中国市场的创新力,这种创新力也会延伸到旅游行业。我们看到疫情之后涌现了更多的旅游活动体验服务,包括露营、高尔夫、水上运动、文旅活动和文艺活动等,还有很出彩的新住宿服务。市场环境焕然一新,这些都是好的迹象。
Q:你怎么看OYO?
A:我没有见过李泰熙(Ritesh Agarwal),但我欣赏他的愿景,他的积极进取,融了那么多钱,而且也不怕花钱。
我觉得OYO模式听上去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当然,他们的大股东软银也相信这点。
但这个想法的实际执行有不少挑战。我想,如果时光倒回,软银是否还愿意为OYO投入那么多资金?或者说,软银是否还愿意对Wework投入巨资?谁知道呢。
Q:你也投资了欧洲差旅创业公司TravelPerk,有观点认为,商务旅行市场再也回不到疫情之前的状况了,你怎么看这个观点?未来几年,商旅市场还有重大的颠覆创新机会吗?
A:我认为TravelPerk通过部署新的数字化云计算技术和分析手段,可以颠覆传统的差旅管理方式。
毋庸置疑,商旅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之前,企业的员工一般只分布在少数的几个地区,不会有远程办公的员工,公司高管定期出差几天,住酒店,然后回家。如今,企业的员工分布在各地,很多员工短暂或长期处于远程办公模式,一部分的高管仍然会定期出差和入住酒店,有另一部分高管的出差频率会降低,但平均每次出差的天数会增加,采取Bleisure(休闲+商旅)的混合模式,他们可能会选择非标住宿。这些转变可能是好事。
Q:当年创立去哪儿的时候,你们是观察了谷歌庞大复杂的业务线,然后决定只选取旅游搜索的细分赛道来创业。如今,有很多公司似乎则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思路:比如超级App美团,既有本地生活服务,也有异地酒店预订,亚航则希望跳出烧钱的航空业务,探索金融科技和生活方式服务的机会——你怎么看待美团和亚航的不同策略?
A:打造商业帝国和打造赚钱的城邦,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所有的创业者都梦想能铸造商业帝国,但得先从小城邦做起。有些小城邦,比如意大利罗马,最终发展成为类似阿里巴巴或美团的庞大帝国,也有的城邦,像雅典,一直希望成为帝国,但没有成功。尽管雅典的城邦最终非常成功,影响深远,从长远看甚至比罗马帝国更具影响力,因为他们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思想巨匠,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浓墨重彩,反而,世人未必会记得罗马将军和皇帝的名字。
换句话说,所有的初创企业都得先从小城邦做起,最终只有少数企业能够成为商业帝国。去哪儿当然不能被比作阿里或美团之类的罗马帝国,但我们对市场,对行业的影响力也远不止于一个小城邦。
我觉得美团的愿景一直很明确:让人们的生活更好。他们打造的服务平台消费频次非常高,对很多公司都有启迪作用。在明确的愿景之下,平台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很合理。美团已发展到不只是促成交易,也是很好的探索工具,开始抢占搜索引擎等传统服务探索平台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