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为校服行业抢抓国内大市场建设机遇、增强内循环发展竞争力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和政策预期。“意见”表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主要目标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与此同时,中国校服产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传统校服企业转型升级正迎来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
供给侧改革显成效
校服产业持续向美向善
校服被喻为学生的“第二层皮肤”,但多年来却一直被贴上”毒“”丑“”差“的标签。针对这一现状,2015年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和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两份文件的颁布和实施,推动了校服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各地的校服质量有了更严格的监管,校服安全有了保障,校服的款式设计也有明显进步。近年来,在中国的校园里,校服已渐渐告别了过去松松垮垮的模样,越来越多美观的校服出现在了校园之中,学生的朝气与自信也日益凸显。
在校服质量方面,根据湖北省、山东省、四川省等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平均合格率均达到91%以上,这一数据与2015年前校服抽检合格率偏低形成鲜明对比。
在校服选用和采购方面,以上海、江苏、广东为代表的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响应,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意见、规范流程和统一采购合同,越来越多的家长委员会参与到校服选购的过程中,呈现出公平、公正、公开的趋势。
政策推动下
落后的产能难以适应新市场形势
回顾校服的发展历程,学生统一着装在某个历史时期曾饱受非议,除了地方保护、不合理限价等壁垒外,校服供应的季节性明显,利润微薄,不被大品牌看好。所以,长期以来我国校服行业一直游离在商业市场之外自成体系,其生产与制作基本上都是由中小型服装企业来完成的,尤其是在一些产业集群区域,很多企业接了订单一般会交由一些小作坊来加工。传统校服产业里以地方保护、关系营销来维持订单的不在少数,甚至已成为一种常态化营销方式。
然而,中共中央国务院3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统一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意见》的颁布,将打破传统校服企业以往的关系营销、区域割据、市场垄断、单一决策模式以及地方保护主义、不合理限价等壁垒,市场一体化程度会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