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统一了竞争条件,竞争条件的均等化有利于国企、民企、外企展开以效率为基础的竞争,效率竞争下优秀的企业会胜出,而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经营模式和落后产能将逐渐被淘汰,传统的经营理念也难以再适应当前的市场形势。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在衰退产业中的竞争战略。所谓衰退产业,就是在持续的一段时间里产品的销售量绝对下降的产业,技术替代、人口和需求的变化是造成衰退的主要原因。就校服产业而言,传统的“面口袋”校服产业在发展中,已呈现出市场销售量降低、产品类型减少、研究和开发费用降低、竞争者减少等下降阶段特点。企业如被倒逼转型或退出,将面临劳动力安置成本、难以避免的结构性库存成本,及与上下游的合同违约风险。
行业加速向头部聚集
更加考验品牌、营销、渠道等综合实力
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校服产业白皮书》中指出,我国中小学在校生约1.9亿,以每生一年四套,每套149.23元或每年661.97元计算,目前中国校服产业的市场需求大约在1200亿元左右。此外,透过ECdataway数据威的统计,2021年上半年,在童装童鞋所有的子品类中,校服、儿童演出服、儿童泳装占据了增速前三的位置,增长率达到383.2%、366.1%和136.7%。校服在电商平台快速的增长率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校服产业广阔的增长空间。
随着校服质量和美观度的不断提升,以前备受争议的校服现在被家长和社会接受与认可,并且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校服是一种教育媒介,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审美意识,以及校园荣誉感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并且在政策文件的影响与推动下,传统校服企业分散化、作坊式的经营模式难以维系。处于行业变革加速期的品牌校服以更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产品、理念和营销方式去打开细分领域市场新需求,具有更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有助于企业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因此大规模寡头垄断竞争企业今后会不断涌现,中国未来的竞争不是原教旨市场竞争,也不是寡头垄断,而是垄断竞争或者寡头竞争,这是走向市场经济的一个标志。
纵观整个服装行业,无论是上游品牌还是下游渠道,近两年来都在加速向头部集中。并且在2020年开始的疫情冲击之下,校服产业优胜劣汰加速,对企业的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营销力、组织力、创新力以及供应链等硬实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品牌力更强的企业有着更大的竞争优势。据《同花顺财经》报道,上市央企苏美达旗下校服品牌伊顿纪德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规模超10亿元,为近4000所国内K12学校提供校园服饰整体解决方案,头部效应显著。2021年以来,伊顿纪德持续引领行业变革,赋能中小校服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探寻新的增长点,最终打破竞争格局,实现产业链共生并茂可持续发展。
面对新冠疫情持续演变、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复杂、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困难和挑战,中国校服产业洗牌已进入关键阶段。“统一大市场”、“供给侧改革”等宏观政策的推动之下,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是校服行业未来趋势,品质过硬、注重育人审美功能、能展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服品牌也会成为未来学校和家长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