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过于庞大的中国奥园,终于等来了希望的曙光。
据媒体报道,早在3月份就已经开始进行“尽调”的山东能源集团尽调团队,在近日已经离开了中国奥园的总部;而在不久之后,市场便传出了“山东能源集团将透过子公司,持有中国奥园39%股权,并成为其控股股东”的相关传闻,中国奥园有望将迎来“强力支援”。
对于这一传闻,中国奥园并未作出明确的否定,只是回应称“公司引入战投的相关事宜正在进行中,目前暂无可对外披露的消息”。这样模棱两可的回答,让这一传闻更有想象的空间。
对于中国奥园而言,如果真的能引入山东能源集团,无疑等同于“雪中送炭”——毕竟在庞大的债务面前,中国奥园早已束手无策,也只有国资入主才有可能让中国奥园度过困境。
不过,面对如此巨额的债务,山东能源集团能否力挽狂澜尚未得知。
从变卖资产到“卖身”国资
对于中国奥园而言,“卖身”山东能源集团或许只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时间拉回到5个多月之前,在行业监管趋严、资金链紧张、信用评级被下调等多重利空的影响下,作为千亿房企龙头的中国奥园,最终还是出现了债务违约的情况。
2021年12月2日,在发给投资人的一封信中,中国奥园承认公司担保的部分投资产品将逾期兑付,涉及中国奥园相关的基金和定融产品总额约60亿元,其中第三方公司管理的定融产品约24亿元,这是中国奥园第一次实质意义上的承认“债务违约”。
实际上,面对越发紧张的现金流的情况以及越来越多逐渐到期的债务,中国奥园在此前也并非没有做过努力,希望通过变卖资产缓解负债压力。例如在去年的11月,中国奥园就被传出“拟将其物业管理子公司奥园健康55%股权出售予合生创展”,不过最终因为估值问题,这次交易以失败告终。
也在同一个月里,中国奥园还以9亿港元出售双福、名万投资及裕康的全部已发行股本,其中包括香港燕贻大厦部分物业;到了12月,中国奥园还出售了香港葵涌活化工厦项目,以求缓解资金流紧张的情况。
但是,在巨额的债务面前,中国奥园的这些动作无疑只是杯水车薪,最终中国奥园选择了“躺平”。
在债券还未到期前,中国奥园就预先发布了违约公告——今年1月19日,其发布公告称,经审慎考虑流动性状况,公司将不会支付于1月到期票据的余下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与此同时,在30天宽限期届满后,将不会支付于2023年、2024年到期票据的最新一期利息。
在债券还未到期前就宣布不会支付利息,这样“躺平”的决定,直接将中国奥园推上了风口浪尖。而后,中国奥园也将注意力放到了引入国资上,这才有了如今“山东能源集团将透过子公司,持有中国奥园39%股权,并成为其控股股东”的相关消息。
不过,目前这个消息还并未得到证实,中国奥园能否顺利引入山东能源集团还充满了不确定性。
即便未来山东能源集团真的可以顺利“入主”中国奥园,作为一家能源企业,山东能源集团在房地产领域并没有太多的经验,能否帮助中国奥园走出困局,这显然也是未知数,毕竟在最近两年里,白衣骑士败走房企的例子并不少,即便强如中国平安在入主阳光城后,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
千亿房企的过去
虽然如今深陷债务泥潭之中,但中国奥园在过去也曾有过辉煌的成绩。
关于中国奥园的历史,最早还要追溯到26年前的1996年。当时,被业内人士称为“郭承包”的郭梓文拿着之前承包工程攒下的钱,创立了中国奥园的前身——金业集团。
凭借着此前积累下来的人脉,郭梓文一举拿下了当时番禺最大国有企业广东梅山糖业旗下的梅山建设开发公司的承包权,并趁着当年的“奥运热”,推出了“金业体育花园”项目,而这正是如今广州知名楼盘之一的“广州奥林匹克花园”。
凭借着“体育+地产”这个超前的概念,再加上当时申奥带来的全民体育风潮,“金业体育花园”项目一经推出被受到追捧,最终更是创造了五销五罄的地产销售神话;后来,中国奥园又趁势推出了“南国奥园”项目,虽然这个项目非常庞大,但依旧备受追捧,而中国奥园也借此成功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