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的时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里面明确提醒大家为了身体健康,一定要控糖(每天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但理想丰满,现实骨干。笔者曾经大致算过自己每天随随便便的糖摄入量就超过了50g(也就一瓶500ml快乐水的含糖量)。
但糖在我们生活中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糖寸步难行。白糖价格似乎也因此受到感召,从去年2月底跌破5400元/吨后,便开始一路上扬,直逼6000元/吨的大关。
相关玩家也因此坐收渔翁之利,比如中粮糖业(600737)今年一季度也实现了营收和净利同比上涨约15%。粤桂股份(000833)作为国内历史悠久的制糖企业之一,这两天也喜迎一波涨停。
白糖市场最近一片欢腾,从基本面上看,截止到今年4月底,2021/22年制糖期全国已累计产糖935万吨,同比减少了118万吨,食糖销售量也减少了52万吨,供给端还是有隐隐的担忧。而且最近印度也开始为了本国的充足供应,限制食糖出口。
但需求端看,进入盛夏,白糖季节性的需求有望释放,而且最近随着国内几座大城市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有可能会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再加上高层对于国内消费刺激的措施不断落地,白糖的需求量和价格预测会只增不减
今天,我们就走进白糖的世界,看看这条赛道的投资逻辑。
一、生产和消费,两手都要抓
如果你要问,世界上谁最先开始制糖,笔者会自豪地告诉你是中国(东周时期就有了甘蔗制糖)。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制糖已经从小作坊向着机械化进军。
现如今制糖工艺已经较为成熟,甘蔗和甜菜是两种不同的路径。近些年随着欧盟甜菜补贴的减少,以及甘蔗供应量的增加,甘蔗糖的供应量逐渐增加,去年甘蔗糖的比例已经接近78%(约1.4亿吨)。中国因为气候的原因,也呈现出“南甘北甜”的格局。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产糖大国,产量仅次于巴西和印度,然而由于国内的甘蔗种植条件较差(主要位于云南、广西地区),机械化生产还没有完全普及,这就导致了种植成本还是偏高的,甘蔗生产成本是巴西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