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q8.q578.com/ef/0605/1c22a18fecd0ef62.jpg)
甘蔗生产成本(元/吨)
同时,中国人对糖的喜爱也人尽皆知,每年的白糖消费量也基本上突破了1500万吨,产量不足就只能从国外想办法(自给率大概为70%)。去年,国内食糖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分别为567万吨和22.83亿美元,从2017年开始,进口量也实现了连续五年增长。
![](http://imgq8.q578.com/ef/0605/b1130cf30c5d3721.jpg)
食糖进口情况
二、竞争白热化
白糖是消费者眼中的刚需产品,但相信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白糖时还是追求极致的性价比,再加上白糖行业本身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国内的生产成本又比较高,这就导致白糖行业内卷严重。
根据糖业协会给出的数据,国内目前有4000万糖农,制糖的企业一共有接近50家,糖厂超过200家,主要呈现区域化分布的特点(集中在广西和云南两大省)。像我们较为熟知的南宁糖业(000911),作为海天味业、娃哈哈等玩家的供应商,市占率也仅有可怜的5%左右。
但从近些年南宁糖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表现来看,犹如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去年自产糖的毛利率也仅有10%左右。一方面和制糖行业本身竞争激烈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和下游的客户相比,没有很高的议价权。
![](http://imgq8.q578.com/ef/0605/7ce89432ede4fe16.jpg)
南宁糖业ROE
但是俗话说,赶上了好时代,大家都能起飞。从去年中旬开始,国内南部甘蔗产区出现了旱涝并重的气象特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糖产量,从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2021/22 年度国内食糖需求基本不变,但产量和进口量分别下降6%和29%。
这样一来,笔者简单测算后发现,国内白糖的供需缺口将大约有110万吨,去年还是盈余140万吨。供大于求到供小于求的转变,就是去年和今年白糖行业最好的写照。
这也是国内糖价能保持高景气度的根本原因。像中粮糖业等一众制糖玩家也因此享受到了上升周期带来的福利。
![](http://imgq8.q578.com/ef/0605/90c285f2a2833e3c.jpg)
中粮糖业毛利情况
三、做好自己,但也要看别人的眼色
白糖行业从去年年中迎来拐点,重新迎来上行周期,而且当下笔者的预判来看,这种高景气度还有望继续保持下去。
糖价稳中有升或许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