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77岁的宗庆后,34岁的娃哈哈,似乎近些年过得并不顺利。从2013年开始,公司拿下的782.8亿元的营收,宗庆后一边喊着冲千亿望两千亿的口号。一边面临着公司营收逐年下降的困境。2014年,720亿;2015年快速下滑至494亿;然后是456亿、464亿、469亿。五年的时间缩水超过300亿元。究其原因,还是哇哈哈产品陈旧创新不足所致。

其实,娃哈哈也不是没有想过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除了早期的娃哈哈八宝粥、爽歪歪。宗庆后还布局过儿童配方奶粉、气泡水、助眠保健品、甚至还推出过标价1388元叫板茅台的白酒。
可是,在基本盘瓶装水市场都稳不住的情况下,再去开拓新市场又谈何容易呢,更何况,娃哈哈想要切入的也不是什么新兴市场,而是别家企业深耕多年的“根据地”。尝试多元经营没有错,但是贸然进入头部玩家早已霸占的其他领域,就是娃哈哈的战略失误了。
小蓝罐事件的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家族化经营模式在现在的时代下难以为继的问题。90年代的宗庆后,之所以能仅靠14万的本钱,快速将当时的小团队做大做强并成立娃哈哈公司,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开创的联销体模式。
当时的一般情况是,一件商品,从品牌生产商到消费者手里,大致要经过总部到分部、分部对接一级经销商,大的一级经销商然后分发给二级批发商,几次批发商的传递后,最终才会到达消费者的手中。
而联销体模式却颠覆了当时的常规合作模式。联销体模式先是要求经销商按年度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也就是先交货款后发货。当然这钱也不是白交的,娃哈哈会承诺保证金会有高于银行的利息。
这样的操作就把上至品牌方,下至经销商甚至末端零售商的利益都绑定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大大地加强了对经销商的控制力,极大地加速了娃哈哈的扩张发展。

保证金制度还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娃哈哈打起广告来可是毫不手软。再加上大家都能找到自己舒适的盈利空间,通过联销体模式联系起的所有人,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一起抱着娃哈哈这个品牌在一个良好的方向上滚起了雪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线上下单,全国配送的高度发达的物流体系。让宗庆后赖以起家的“联销体家文化”就显得冗余了起来。甚至,保证金的制度也很容易在金融法规方面出问题。这不,小蓝罐的事件就是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写在最后:
小蓝罐风波的根本原因还是经营理念的问题,已经退居二线的宗庆后也不能再想着拿钱砸机会、不行就换一个再试的方式来守护企业发展的大厦,更何况,现在用的还是别人的钱。
接班人宗馥莉倒是有着看起来不错的经营思路:希望娃哈哈能成为一个关乎我们的健康和生命的企业,不仅是饮料企业,更换新鲜的人和团队,专注主业久久为功。
2021年12月,宗馥莉出任娃哈哈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正式成为了宗庆后的接班人,宗庆后还透露,时机成熟时会把董事长的位置也交给她。
如今“生气AD”这款产品,就是在宗馥莉的主导下推出的,尽管只是一款联名产品,注定了不会花大力气去推广,但也是一次品牌营销的新尝试。“生气AD”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业绩,以及娃哈哈这个老牌子能否在新时代换新颜,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