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蔡金辉联合亲朋投资360万元创办莆田市华丰鞋业有限公司,最初和许多莆田鞋企一样做代工生意。后来他发现,虽然订单不断,利润却越来越少,于是他有了创办自主品牌的想法。
2001年,公司正式启动“沃特”品牌。蔡金辉解释说,因为他们最初就是替国际知名品牌研发代工生产篮球鞋的,所以公司自主品牌就定位在篮球鞋。
![](http://imgq8.q578.com/ef/0616/79a4ef0ad07d0262.jpg)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那一年我们公司参加了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带了15双专业篮球鞋样品参展,引起经销商的重视,他们纷纷要求加盟。”蔡金辉说,参展后有46个经销商主动要求来厂参观。经销商看到沃特的研发水平、生产设备及球鞋产品后,便下了大订单。“第一季大约承接了15万双的篮球鞋订单,投放市场后反应良好,功能及质量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其后每年数量翻番。”
2010年,作为莆田市龙头企业的沃特开始筹划上市,3年后以失败告终。“我们当时被银行抽贷,导致资金链严重紧张。”蔡金辉回忆说,沃特品牌经营被迫暂停,旗下华丰工厂也随之停产。
2013年,蔡金辉把在国外准备继续读研的儿子蔡宇航招回国。23岁的蔡宇航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进厂学习鞋子生产的全流程。从认识材料、了解开版、制作样品到最终成型,蔡宇航用了一个月左右时间去掌握这些知识。之后,他开始协助父亲跟外国客户沟通,并在各大电商平台建立店铺,将库存的货物销售出去。
蔡宇航说,经过“后奥运时代”,众多国内运动品牌出现大量库存积压。此外,电商时代的来临,也致使部分线下代理商遇到经营困难。“因为代理商的资金没办法及时收回,导致我们公司也无法及时给材料商支付款项。”
![](http://imgq8.q578.com/ef/0616/3248785a345a5b90.jpg)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那段时间,蔡氏父子一边忙着向代理商追讨欠款,一边设法引进资金重新启动华丰工厂的外贸生产业务,试图找回海外老客户。“大部分客户都有了自己新的、固定合作的工厂,想重新和他们建立合作其实很难。”蔡宇航说,他们当时一家一家联系,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找了30多家企业去谈合作,最后总算找回了一些客户,公司才逐步恢复元气,“目前我们内销加外销的年销量在150万双左右”。
“鞋二代”的品牌观
莆田市零伍玖肆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国民认为,“莆田鞋”这个名字是自带流量的。他说,如果你在谷歌上搜索莆田鞋的英文翻译,可以看到有几十万条词条。如何把这个品牌打响,把流量利用好,这是当下莆田鞋业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永生鞋业的新一代掌门人蔡必拓目前正在负责管理公司的运营销售业务。他把做自主品牌看作是一个“体系活”。他说,很多人对品牌的直观印象就是品牌的标志,这背后其实还包括产品的外包装、产品本身的设计、品牌的价值、品牌故事等内外兼修的内容。
![](http://imgq8.q578.com/ef/0616/892f11dc1b39b344.jpg)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蔡必拓高中时就去海外读书。大学期间,他每年暑假都到永生鞋业在美国的自主品牌海外仓学习相关业务。2018年毕业后,蔡必拓回国参与管理家族企业。“我们公司做的是比较细分领域的鞋子。”蔡必拓介绍,永生鞋业旗下有自主品牌的易佰达登山鞋,也有接代加工订单,制作厨师鞋、护士鞋、糖尿病人康复鞋等偏小众的鞋类。他说,出口海外的以登山户外鞋为主,通过短视频在海外抖音平台上做推广,目前粉丝数超过了19万。
谈及做海外运营,蔡必拓与他的合伙人认为主要是打“信息差”,打出中国特色。他们发现海外不少人对中国的产业链发展并不了解却又很感兴趣,他们便会在抖音平台上呈现这方面的内容。另外,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以及近两年发展起来的国潮元素在海外市场也有一定的流量。
永生鞋业是第一批申请加盟“莆田鞋”集体商标的企业。蔡必拓认为,做实业虽然很苦很累,但国家发展必须要有实业支撑。他说,未来实业要与互联网融合,同时要孵化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
在蔡宇航看来,做品牌首先还是要把产品本身做强做好。他们近期准备恢复和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扩大原创设计团队。“沃特本身有品牌基础在。提到沃特篮球鞋,一些80后、90后或许还有印象。”蔡宇航说,“我们之前和虎扑合作举办的晃过天空中国街球赛事曾经很火热。今后准备通过公益联名、体验店、进社区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把品牌进一步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