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A、耐高、NYBO相继复赛,中超和CBA有望恢复主客场
作为最依赖线下人群聚集消费场景的行业之一,体育竞赛表演业在最近这三年中无论是体育办赛模式还是体育消费方式都因为疫情发生了深刻变革。
以中超、CBA为代表的中国体育赛事在最近这三年由于疫情被迫实行赛会制(其中大多数时间是空场赛会制),这直接导致体育赛事的三大收入支柱出现不同规模的萎缩:由于长期实行空场赛会制,赛事门票收入基本为零;赞助商以赛事曝光率降低为借口,或打折支付赞助费或干脆提前解约;版权合作伙伴以赛事影响力下滑、赛季长度缩水为由,也要求版权费打折。此外,广大球迷群体因为长期无法到主场观赛而对赛事的那种热烈氛围渐感陌生、疏离、隔膜,这些因素均导致联赛的品牌效应大幅下滑,中国体育赛事普遍因为疫情遭遇重创甚至生存危机。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中超联赛上个赛季的分红总额仅为1000万元左右,并且还要分为三次发放,最后一笔分红100万元在本周内刚刚发放。要知道,鼎盛时期的中超各队挥金如土,区区1000万的联赛分红根本不值一提。以曾经的新三板挂牌公司恒大淘宝为例,根据其财报显示,2019年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的运营成本高达29亿元,当年度营收为9.489亿元,其中,中超联赛分红为7899万(注:包含2018赛季分红、2019赛季的首次分红)。显然,疫情让联赛收入锐减,进而导致各队分红额度大幅下滑。
此前,据凤凰网体育《凰家看台》估算,中超连续三个赛季都要以赛会制举办,这会让中超16家俱乐部损失大约8.57亿元的票房收入。《凰家看台》是以2019年16家中超俱乐部当时的票房收入为基准进行估算的,当赛季16支球队总票房合计为2.858亿元人民币。以此类推,2020、2021、2022三个赛季合计的票房总损失在8.57亿元左右。《凰家看台》还指出,在赛会制之下,不仅各俱乐部票房为零,版权价格也必然大打折扣。联赛品牌影响力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俱乐部赞助商很难再有热情,比如北京国安2021赛季的赞助收益已降至1000万以下。而连续三年赛会制直接让很多俱乐部裁减了很多岗位。种种迹象和数据表明,中超联赛正在经历最糟糕的时刻。

同样的,CBA联赛的分红也因为疫情而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以新三板挂牌公司龙狮篮球为例,该公司财报显示,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广州龙狮俱乐部从CBA公司获得的分红超过3300万元,而2020年的分红则降至2639万元,2021年进一步下滑至2527万元。此外,山东西王篮球俱乐部资金链紧张,一度爆出欠薪丑闻。显然,CBA这些困局皆是受疫情所累。

如今,随着防疫政策逐步松绑,跨省人员流动规模扩大,这对于那些需要打主客场赛制的体育赛事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以篮球赛事为例,中国大学生、中学生、青少年等各年龄段的篮球赛事均在恢复正常秩序。近日,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率先宣布复赛,耐克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在6月30日正式宣布复赛,而过去两年因为疫情而未能举办的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总决赛也在6月29日下午宣布将于8月1日在四川成都举办。
显然,随着疫情防控力度逐步松绑,体育赛事正在逐步回暖。如果后续疫情防控进一步松绑,跨省人员流动模式恢复正常,那么中超和CBA就有望在下半年恢复主客场制。大多数球迷已经连续三年无缘到现场观赛,一旦以中超、CBA为代表的职业体育赛事能够恢复主客场赛制,人声鼎沸的体育场将重新释放消费活力,届时中国体育竞赛表演业必将迎来人气、市场和品牌的多重触底反弹。如果国内体育赛事能够顺利恢复主客场,那么明年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的举办前景同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