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安华:通胀问题我们得这样看,对于外围来说,对于美国和欧洲来说,通胀问题是他们的主要矛盾,他们经济当中的主要矛盾是治理通胀。对于我们中国来讲,我们经济当中的主要矛盾是要稳增长,也就是说我们说中国和海外有一定的分化。
当然谈到中国的通胀问题并不表现在CPI,虽然我们也认为CPI在下半年会回升,高点会超过3%,甚至比3%要更高一点,但是中国的主要的通胀的变化在PPI上面。PPI的问题就跟海外的通胀相关,这也是我认为为什么我们PPI数据很难大幅回落的原因。货币政策可以压制需求,但是对于供给端的问题,它作用有限,它有局限性,所以应该说通胀正在朝长期演变。
现在一种可能的结局就是美国和欧洲在采取一个非常进取的加息的态势,最后它会以经济增长为代价来压制通胀。所以最后美国和欧洲陷入衰退这样一个可能性明显加大。
四季度基建投资有“空中加油”可能 全年增速可能回到两位数
第一财经:基础设施投资数据可能是在上半年整体数据比较低迷的情况下,相对来说比较好的,但我们今年财政压力也比较大,您认为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它的拉动力,它的后劲还足吗?
丁安华:基础设施投资它的资金来源与我们的一般说的公共财政的关系不是太大,我们的基建投资主要的资金还是来源于政府发债。目前从我们政府发债的情况看,应该说力度很大。6月份已经把全年的3.45万亿的专项债的额度都已经发完了,中央要求在三季度之前都需要投放下去,形成实物工作量。所以如果从下半年的基建的资金来源来看,应该是有保证,甚至说是充裕的。当然到了第四季度,可能我们面临的一个“空中加油”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政府要继续采取一些政府债务的方式,为我们的大型的基建项目来融资,提供资金的来源。
除了这一部分之外,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动用历年的结余的资金,这部分历年的结余资金主要是补我们的一般财政,也就是经常性开支的缺口。我们的基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发债,在目前私营部门私人部门、企业和家庭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和家庭的储蓄就会为我们现在政府的融资提供支持。所以应该说我们的基建投资在下半年还是一个加速的格局,全年有可能会回到两位数的增长,可能会到10%附近。这个对全年稳增长是有积极意义的。
房地产销售边际改善是前期需求释放 房企流动性危机仍未完全化解
第一财经:房地产目前来看也有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松动,各地已经“因城施策”进行调整,三季度的房地产销售是否有望完成筑底?
丁安华:边际上从五六月份商品房住宅的销售是有回暖的迹象,这也跟我们各个地方放开限购、限贷相关,也跟银行的房贷的利率下降相关。应该说房企的流动性危机还未解,但是由于我们目前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的行为的变化,新的购房需求事实上还没有释放出来。我们目前看到的边际的改善主要是在过去的那么一段时间,压制了一部分购房需求,特别是在疫情期间。
推动可支配收入增长 恢复居民消费信心
第一财经:在大多数数据相对来说转好的情况下,我们其实最担心的还是消费。业内有声音认为6月份的超预期回升也是回补了三、四月份的缺口,未来消费仍然不太乐观,您怎么看?尤其是在您刚才也提到了居民部门处于缩表的过程中。
丁安华:如果预期转弱的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的话,消费的回升它的可持续性是比较存疑的。当然现在我们看到有一些积极的现象,主要是在政策方面,比方说对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些鼓励消费的措施,比方说我们房地产的销售的回暖,也会使得相关的家电和一些销售回升。但是从一个中长期的角度要知道,我们中国的消费的恢复,它背后的逻辑还要依靠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这一部分在过去几年增长明显放缓。当然我们经济也在放缓,也受到疫情的冲击。所以我们现在能够做的也就是希望通过政府的政策以及加大投资的这些行为,来拉动稳定就业市场,推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恢复居民消费的信心。
财政资源储备能力强 专项债发行成本降低
三季度大概率降准 推动融资成本下行
第一财经:数据明显在好转,如何保证上半年的这些政策的可持续性以及经济持续的回暖?市场现在非常关注增量政策如何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