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大基金被视为芯片行业的风向标,财政部、中国烟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国开金融等均为股东,基金投资布局的一举一动备受市场关注,也被寄予带动国产芯片加速发展厚望。
从运作情况来看,大基金一期已经运行了8年,其在投资方面颇有建树。自2019年底首度减持以来,大基金一期正在加速进入收获季。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2021年大基金一期至少减持了11家A股半导体公司,单年度套现金额约80亿元。有相关研报指出,在2021年6月时,大基金一期1387亿元的投资成本已经回收150亿元左右。
今年以来,大基金已先后宣布减持景嘉微(300474.SZ)、国科微(300672.SZ)、万业企业、长川科技等半导体公司,由于年内半导体芯片板块表现萎靡,大基金的减持动作也有所减缓。
大基金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规避了政府补贴的形式,不论是通过股权受让、参与定增、Pre-ipo阶段入股,在多样的投资方式下,超低的投资成本成为大基金“斩获”高收益的利器,收益超5倍的个股不在少数。
无需避讳,就推动产业方面而言,从一期投资至今的全行业发展势头来看,大基金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就推动芯片产业链发展而言,基金的投资效率仍有待提高。甚至在个别投资案例中,大基金也存在以一、二级市场巨大的价差收益为导向进行投资。
伴随一期退出,2019年10月,大基金二期启动,重点投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共募集资金2000亿元左右,按照3-4倍比例,预计可撬动社会融资近万亿规模,现已进入全面投资阶段。截至目前,国家大基金二期公开投资的项目已超过20个,总投资金额达数百亿元。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芯片反腐风暴还在继续,市场最终希望看到的是推动芯片技术与规模齐头并进的国家大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