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晓晖 87种药品,时长5年。
2022年8月9日,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332.SH,下称“白云山”)旗下三家子公司曝出“虚抬药价”事件。
消息曝光之后,白云山股价大跌,8月10日该股跳空低开,以每股27.4元开盘,开盘跌幅3.77%,当日收盘价为27.53元,跌3.20%,当日市值蒸发近15亿元。
“虚抬药价”的背后,是制药行业频发的贿赂案。
虚抬药价
曝光白云山三家子公司虚抬药价的是国家医疗保障局(下称“国家医保局”)。
国家医保局于2022年8月9日在官网上发布《关于天心制药等3家企业虚增原料药价格、虚抬药价套取资金有关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
《通报》称,近期,国家医保局会同相关部门,根据相关线索,指导相关省对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心制药”)、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下称“白云山制药总厂”)、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敬修堂药业”)等3家企业药品虚高定价、套取资金进行专项调查。
上述三家公司均为白云山的子公司。
国家医保局查明,2017年至2021年5月,天心制药等3家药品生产企业为规避“两票制”政策和监管,与下游50多家药品代理商相互串通,对注射用头孢硫脒等87种药品采取用虚高价格采购原料药的方式套现,并向下游药品代理商转移资金。涉及金额巨大,其中部分资金用于行贿医务人员或特定关系人,开展药品违规促销。
套现的主要操作方式是,药品生产企业与药品代理商签订合作协议,在原料药采购环节增加指定的“经销商”,由“经销商”按正常价格购进原料药,提价数倍至十数倍再销售给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以“原料药涨价、生产成本高”的名义,将原料药的虚高价格进一步传导至出厂和投标挂网价格。原料药“经销商”受药品代理商实际控制,将低买高卖原料药获得的差价收入套现,转移至药品代理商,供其实施医药商业贿赂。
《通报》称,以注射用头孢硫脒为例,白云山制药(制剂厂)和白云山化学制药厂(原料厂)属同一集团,但制剂厂需要的头孢硫脒原料药不直接从本集团的原料厂采购,而是额外设置套现流程,由代理商控制的原料药“经销商”转手,低买高卖给制剂厂并套现。制剂厂以原料药成本高掩护注射用头孢硫脒的虚高价格,使得药品生产流通环节表面上符合“两票制”等政策规定,逃避监管。
目前,天心制药等3家企业按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对涉案的注射用头孢硫脒等87种药品进行价格整改,剔除现行价格中用于实施贿赂等虚高部分,平均降幅50%以上,部分品规被停止采购。广东省责令天心制药等3家企业以及关联的其他企业全面整改营销模式,停止相关违规操作。此外,对其中涉嫌违纪、违法、犯罪的人员,有关部门正在依纪依法查处。
《通报》提及的“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2个。
2017年1月,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8部门联合下发的一份通知明确,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要率先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执行“两票制”,以期进一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药品名单“不在披露范围内”
2022年8月10日,白云山发布公告回应“虚抬药价”事件。
白云山在说明公告中主要表达了两点:
一是2021年,以上三家企业涉及撤网产品毛利合计为人民币0.15亿元、降价产品毛利合计为人民币3.20亿元,占本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毛利额比例分别为0.12%、2.45%;2022年1-3月,以上三家企业涉及撤网产品毛利合计为人民币0.12亿元、降价产品毛利合计为人民币1.02亿元,占本公司 2022年1-3月未经审计的毛利额的比例分别为0.25%、2.13%。预计本次事项对本公司未来产品销售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对本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公司高度重视本次通报事项,并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已经责成三家企业停止与相关代理商、经销商的合作,全面整改营销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相关产品降价或撤网,对违规操作的行为绝不袒护,坚决处理,并已对三家企业相关责任人予以免职停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