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短缺折磨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等多个涉芯产业已有两年之久,但近期部分芯片价格暴跌90%、芯片库存增加、交货期缩短。部分涉芯企业刚想藉此喘息,汽车制造商和工业设备制造商等所需的芯片却仍然紧张。
全球芯片行业出现了产品短缺与价格暴跌共存的“出着太阳下雨”的罕见情形。
哪些芯片“暴跌”?
据了解,意法半导体L9369-TR型芯片作为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是2021年最紧俏的芯片产品之一。在去年三、四季度,这款芯片的报价一度上涨了100倍、市场报价高达3500元一个,2022年从高位下滑至671元,降价幅度超80%。
ST意法半导体旗下型号为STM32F103C8T6的芯片在2021年价格维持在200元左右一个,目前售价仅为每个20元左右,只有最高价的十分之一。
LED照明产品经常会使用到发光芯片和驱动芯片,这两类芯片的价格在今年也开始出现回落。消费电子类控制芯片的市场价格在今年持续走低,从百元高位跌至两位数。
中国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引用公开数据表示,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在面板用芯片、通信用芯片、模拟芯片等众多大类芯片中,价格降幅都不小。其中,大部分近两月内跌价超过20%,部分芯片降价超80%。
据公开数据,在驱动IC、被动元件、GPU、模拟芯片等八大类芯片中,价格跳水几乎成为趋势。
驱动IC今年初以来已经逐步调降价格,第二季降幅约10%至15%,据国际研究机构Omdia显示器研究总监谢勤益表示,晶圆产能已经没那么紧缺,而且面板厂减产、造成需求大减,预期第三季驱动IC价格降幅将扩大到20%以上。
此前,通用型模拟IC当中占比最大的电源管理芯片严重供不应求。然而,今年随着新产能快速开出和下游需求暂缓,模拟IC涨价潮即将结束,部分芯片价格在最近两个月“跌价”达八成。以型号为TPS61021的通用消费类电源管理芯片为例,该芯片价格已从去年45元的最高点跌至目前的3元左右。
2022年全球手机销量下滑,导致手机用电子芯片供大于求,各大手机厂商纷纷调低出货量目标,并向上游芯片厂商“砍单”。
高通也正在经历芯片需求方“砍单”,目前已经削减骁龙8系列订单约15%,并将在年底将两款旗舰移动芯片降价40%左右。三星电子则表示,手机存储芯片库存较高,未来的销售可能会进一步走弱,公司正在努力去库存。
“暴跌”背后的真相
北京博瑞恒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张扬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说,高端芯片产品的技术迭代升级速度很快,通常也就几个月时间。芯片生产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去库存,将面临因产品落后而带来的巨大损失,所以当前的降价“促销”也在情理之中。
同时,消费电子终端产品需求下降,特别手机是最大的芯片市场,对整个产业影响非常大;在供给方面,为了应付之前的“缺芯”现象,很多芯片制造商加大生产。供应增加、需求降低,导致了当前芯片降价。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张茉楠认为,过去两年,芯片大厂疯狂扩产。但现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减弱,因此出现了一种结构性的供给过剩的现象。
而海纳国际集团分析师Chris Rolland表示,半导体业某些领域的需求下滑,尤其是个人计算机和智能手机中使用的组件,但尚未转化为“芯片荒”的全面终结。他在报告中指出,整体芯片交货周期仍然是健康市场的两倍多。
张扬称,之前芯片价格虚高、已经远远超过其作为产品的实际价值。疫情之后,市场有大批资金炒作芯片、拉高价格,小到电阻大到军工级芯片,少的涨了1倍、多的涨了数千倍。此类炒作结局注定崩盘,当前芯片价格暴跌也有理性回归成分。
同时需要关注的是,电源管理部件和微控制器的供应,尤其是汽车制造商和工业设备制造商所需的芯片仍然紧张。例如,电源管理芯片的交货时间从6月份的31.3周增加到7月的32周。此外,部分芯片产品价格仍在上涨。
中国芯片须谨慎对待
分析认为,在中国大力发展“中国芯”之际,部分芯片价格暴跌,带来的影响可能并不亚于“芯片荒”。
中国芯片产业大多数资金投入集中在前端的研发、设计上,在初步实现量产的关键时期,尚未充分实现资金回流,进口芯片迎来价格暴跌,所带来的影响需要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