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的提出
对我国各行业的能源转型
都是严峻的挑战
作为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
石化产业既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重要支柱
同时也是高耗能、高排放的重点行业
炼化企业既要在
2030年碳达峰前用8年间优化产能布局
也要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增量
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
能否在有限的时间里
有效实现炼化环节控碳降碳
高效利用石化资源
开辟兼具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对中国石油如期完成“双碳”目标
意义重大
为此
中国石油的炼化企业
探索了哪些大招?
#
招数一:大力推进节能提效
当前炼化业务能耗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节能是第一减碳措施。首先要通过能量系统优化、设备能效提升、能源优化管控等举措,按照国家的部署,处于基准值下的要争取达到标杆值。其次,要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文件要求,推动高耗能落后产能淘汰和绿色转型。通过节能提效,不仅可有效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可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近年来,中国石油强化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创新,开展了两期炼化能量系统优化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创建了中国石油炼化能量系统优化技术体系,并大力推广应用。累计开发建立各类模拟模型500多套、挖掘提出节能增效机会1000余项,实现节能55万吨标煤、增效10亿元/年。此外,深化与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也成为炼化企业节能提效的一大利器。通过智能制造树标杆,长庆石化打造了全国首个5G全智能炼厂,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
招数二:积极推进清洁替代
“清洁替代”即以“零碳、低碳”能源替代“中碳”“高碳”能源,如以天然气替代燃煤、重油,以绿电替代火电,以绿电电解水制氢替代天然气制氢等。考虑到清洁替代供应的稳定性和技术经济性,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择机进行。另外,在难以大规模利用绿电时,也可以实施一些局部的替代,如利用屋顶光伏绿电替代照明用电等。
今年2月8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启动。该项目将与吉林油田风光发电项目充分联动,成为中国石油首个100%使用绿电的化工项目,为国内传统炼化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树立典范。对于“十四五”规划项目中的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中国石油也将采用“吉林模式”,提产增效的同时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增量。
#
招数三:优化产品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优化重油加工路线,提高船燃、沥青、石油焦等产品产量,缩短重油加工流程,既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化石能源消耗,又尽量将碳固定在产品中,进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发展生物质能源,减少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
今年6月24日,由大连西太开发生产的首船5000吨低硫船用燃料油装船下海。今年,大连西太低硫船燃产量将确保完成10万吨以上,力争达到15万吨,这标志着中国石油再添一个低硫船燃生产基地。
中国石油还在积极打造氢能供应链。计划依托当地炼化企业,在环渤海、陕甘宁等7个区域部署建设19个氢提纯项目,计划在“十四五”末实现高纯氢供应能力达到10万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