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数四:开展二氧化碳
捕集、利用和埋存(CCUS)
油田周边的炼化企业应考虑与油田合作,将炼化装置作为油田二氧化碳驱油的碳源。另外,可考虑将捕集回收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用于生产化工产品,利用二氧化碳制尿素,将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制芳烃、制碳酸酯等。
大庆石化已与大庆油田开展合作,推进大庆石化至大庆敖南油田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建设,回收大庆石化放空二氧化碳,为油田气体驱油,CCUS产业补链、强链作出贡献。
吉林石化正在规划的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可实现变废为宝,以化肥厂合成氨二氧化碳尾气为原料生产液体二氧化碳,作工业利用。该项目也成为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示范项目之一。
#
招数五:提高终端电气化率
在绿电背景下,提高终端电气化率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据测算,如乙烯裂解气压缩机、乙烯机、丙烯机等三大机组全部采用电驱动,一些小功率加热器、换热器等也用电加热器替代,一个典型的炼化一体化企业的终端电气化率可由10%左右提高到20%左右。目前,超大功率电加热器技术和装备还不成熟,大幅度提升电气化率后,对企业抗晃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厂物料平衡、蒸汽平衡、燃料平衡等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应优先利用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蒸汽、燃料等。
按照《炼化全业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要求,2021年,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的平均终端电气化率已达到10%;2025年终端电气化率达到15%;2030年终端电气化率不低于20%,绿电消纳比例不低于35%。
#
招数六:创新工艺,减少工艺过程的碳排放
炼化企业有相当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工艺过程,如催化裂化、乙烯等装置的烧焦以及乙二醇装置的副产等。采用结焦抑制技术降低生焦率,可以有效减少工艺二氧化碳排放。其次,采用原油直接催化裂解(CTP)、深度催化裂解(DCC)、重油高效催化裂解(ECC)等工艺生产低碳烯烃,使得低碳烯烃的单位能耗降低,也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2021年8月,中国石油先后建成投产了兰州石化公司长庆80万吨/年乙烷制乙烯项目和独山子石化塔里木60万吨/年乙烷制乙烯项目,均采用了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乙烷蒸汽裂解工艺技术。相较传统石脑油蒸汽裂解制乙烯,乙烷制乙烯具有乙烯收率高、能耗低、流程短、成本低等优势,乙烯收率、综合能耗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招数七:开展循环利用
相比于焚烧回收能量的方式,废旧塑料裂解技术可以减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与原生料相比,每吨循环利用生产的塑料能减少2.3吨二氧化碳排放。另外,将炼厂干气或排放气中的C2、C3等烃类回收,也可视作一种有效的循环利用。目前,中国石油正开展废旧塑料裂解等循环利用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
蓝图绘就 重任在肩
炼化企业将加快
技术研发应用、装置改造
流程优化和管理提升的步伐
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记者丨朱钊
特约记者丨王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