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安徽省各个地级市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合肥市、安庆市、芜湖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滁州市的区划变迁。滁州市是安徽省的16个地级市之一,总人口400万左右,下辖了8个区县。近年来,滁州市的发展非常迅猛,属于南京都市圈的一部分。那么,滁州市8个区县的区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安徽省的基本情况。安徽省是我国中部六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华东地区的省份。近年来,安徽省的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省会合肥市,发展速度非常惊人,甚至有超越一系列老牌省会城市的潜力。安徽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按照2020年七普统计的数字,安徽省总人口6100多万人。在我国各个省份中,6000万人口以上的省份,并不是很多。
2021年,安徽省的GDP总量超越了4.2万亿,人均经济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水平。安徽省总计下辖了16个地级市,分别是:合肥市、马鞍山市、淮北市、宿州市、阜阳市、蚌埠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芜湖市、亳州市、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宣城市、黄山市。其中,省会合肥市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全国万亿GDP城市之一。
近年来,合肥市的发展非常迅猛,超越了一系列的老牌省会城市。安徽的地形很有特点,横跨了中原、两淮等各个区域,各地的风俗、口音、饮食差异很大。此外,部分地区的地形结构非常复杂。例如皖北的部分地区,在很多方面非常接近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在各个方面更加接近于北方。例如河南的豫剧,在阜阳、亳州等皖北地区,很有欢迎。
皖南的几个地级市,则是标准的江淮文化,在口音、建筑风格等各个方面,都堪称“自成一派。”著名的徽派建筑,就非常有特点。滁州市属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之一,同时,属于南京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滁州市下辖了2个区、4个县、2个县级市,分别是:琅琊区、南谯区、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凤阳县、天长市、明光市。
按照2021年的统计数据,滁州市总人口400万左右。2021年,滁州市的GDP总量达到了3300多亿,人均水平并不算低。至于滁州市8个区县的区划格局,与安徽省的区划格局,属于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元朝之前,历代王朝都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
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空前庞大的王朝。随着版图的扩大,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来说并不合适。元朝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管理,在金国行尚书台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后,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区划。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辽阳行省等等。
元朝划分各个行省的时候,非常有意思,基本上按照河流、湖泊、山地进行划分。在元朝统治时期,安徽的大部分地区都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管理。1368年,安徽凤阳人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朝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来。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再加上情况特殊的中都凤阳。出现了北直隶、南直隶和13个省,北直隶包括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南直隶则包括了安徽省、江苏省等大片地区。
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南明各个政权,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清朝沿用了明朝的行省区划,并且进一步完善。清朝定都北京,北直隶更名为直隶省,清朝设立了直隶总督。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江南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水网密闭,管理难度非常大。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清朝撤销了江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