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作者 | 于婞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这是《论语·泰伯》中曾子说的一句话;是备受联想集团前董事长柳传志推崇,并将其悬于办公室之中的座右铭;也是弘毅投资名字的出处。
“弘毅”意为宽广、坚韧。从弘毅投资的发展来看,其投资领域众多,作为国内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界前辈,成立近二十年,投资了百余家中外企业,被投企业资产总值约2.9万亿元,整体销售额约8600亿元,不可谓不宽广;
然而,弘毅投资在早期有过几宗高回报率的知名投资案例,此后一度隐匿江湖,甚至有的项目陷入退出危机还赔钱。如此摸爬滚打多年,弘毅投资依然在积极调整,如今又把触角伸向了时下流行的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不可谓不坚韧。
近日,由弘毅投资和农银国际融资联合发起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Everes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下称“Everest”)向港交所递表,这是香港第14家递表SPAC公司,也是弘毅投资继美股SPAC后的第二家递表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SPAC会成为弘毅投资的“第二春”吗?
出道即巅峰
在弘毅投资官网的董事长致辞中,赵令欢写道:“弘毅投资自2003年成立以来,依托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天时,受益于联想的战略、文化、管理之地利。”
联想集团是提到弘毅投资时绕不开的话题,弘毅投资脱胎于联想,也在联想的助力下,到达过事业的高峰。
二者的机缘还要从20年前说起。2002年,赵令欢39岁,年将不惑的他有着丰富的履历: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24岁扔掉江苏无线电厂的铁饭碗赴美留学、先后在Infolio、Vadem、Robotics等多家跨国企业担任高管、实现财富自由后在硅谷创业转向金融投资……直到39岁那年遇到了柳传志。
说来也是巧合,2002年底,联想集团PC制造业渐入瓶颈,柳传志认为联想需要开疆拓土以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由此尝试在投资领域试水。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将国际成熟的PE 模式植入中国,磨合之后,2003年,弘毅投资诞生。
一是当时在国内没什么竞争对手,二是有联想的资金支持,弘毅投资成立即巅峰,连续做成了三个让其声名鹊起的投资案例——中国玻璃(3300.HK)、中联重科(000157.SZ/1157.HK)、石药集团(1093.HK)。
中国玻璃是弘毅投资成立之后的第一个项目,于2004年1月完成投资。具体来看,中国玻璃的前身是江苏玻璃集团(下称“苏玻集团”),当年恰逢国企改制遇到了一些问题,弘毅投资由此接手,以650万元低价收购了苏玻集团的控股母公司,然后通过此公司以及苏玻集团的体系内资金,完成了对下面各层级的股权收购,后又在百慕大设立了离岸控股平台——中国玻璃,将苏玻集团装入其中,并在2005年完成了港交所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