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上市后,弘毅投资持有中国玻璃2.252亿股股票,占总股本的62.56%。2007年,弘毅投资对中国玻璃进行了两笔套现,套现总额2.03亿港元。按当时已套现金额加上未套现的浮盈,中国玻璃对弘毅投资的回报倍数已经超过100倍,这也是弘毅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个项目。
与中国玻璃类似,弘毅投资对中联重科的投资改制,也是通过中联重科的原控股股东的层面曲线完成。
具体表现为,弘毅投资先收购了中联重科原控股股东长沙建机院的部分股权,再将长沙建机院注销,然后把中联重科股权按比例分配给长沙建机院的各股东,从而实现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整个过程进行了3年,2009年,中联重科的改制收官,弘毅投资付出合计3.22亿元的成本间接持股16.65%,成为第二大股东。此后,弘毅投资又陆续退出套现,当时的账面总回报约为72.35亿元,回报倍数达到22.5倍。
而对于石药集团的投资,联想对弘毅投资的助力已不止在资金层面。
早在2007年6月,联想就以8.7亿元的低价将处于低谷期的石药集团收入囊中,一年后又折价27.4%,以6.3亿元转让给了弘毅投资。但事实上,转让之时,石药集团业绩已经回温,半年销售收入回升至近35亿元,利润超过4亿元。
折价拿到石药集团的弘毅投资,又将石药集团资产注入其原有的控股上市子公司中国制药,完成了石药集团的整体上市,并从2013年开始退出套现,2015年时弘毅投资套现总额已经高达246.54亿港元,再算上持股金额,回报倍数近60倍。
这是弘毅投资早年打开知名度最被热议的三个投资项目,至今仍被弘毅投资挂在官网首页展示。
可以发现,这三个项目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低价入股国企,成功改制后再退出。但当弘毅投资以超低价接盘国资的机会越来越少时,其投资回报随即陷入平庸之中。
走下神坛?
Everest在《招股书》中提到,其有意专注于大中华地区的具科技赋能及高增长的公司或与中国有着紧密型联系或具有增长潜力的区域性公司,并主要聚焦于医疗健康、消费和绿色产业领域。
可以发现,其关注的方向要么是当下热门,要么是未来大家普遍看好的方向。可能对于一般的投资机构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讨论的基本操作,但对于弘毅投资来说,赵令欢是在这上面吃过亏的。
据《新财富》报道,2015年,联想控股(3396.HK)冲刺上市时曾在《招股书》中披露了一组弘毅投资的数据。数据显示,彼时弘毅投资项目超过80个,截至2014年末已经完成23家公司的退出。而据《新财富》统计,彼时弘毅投资的项目19个已上市,投资回报超过10倍的项目只有4个,包括上面提到的三个经典案例,而投资回报在2倍以下的项目高达9个。
这和弘毅的投资风格不无关系。成立之初,弘毅投资专注于传统医药、玻璃、工程机械等基础设施项目,增长初见疲势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医疗、餐饮、娱乐文化。赵令欢的逻辑是,随着中国中等收入人群越来越大,城镇化将越来越集中,医疗、餐饮和娱乐产业的刚性需求将更加强烈。
但当时已过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互联网、教育和新消费都蓄势待发,弘毅投资却始终在传统行业的舒适圈内打转,以至于错失了不少新经济领域的高回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