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对特定人群的折扣运输,国家铁路的公益性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对农产品的低价格运输、对救济和救援物资的无偿运输、铁路支线的扶持性运输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铁路修建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盈利,因为从商业价值考虑,在偏远地区修建铁路显然不符合盈利的需求。基于社会公益,我国还是在低人口密度地区修建了多条铁路干线,代表铁路有:青藏铁路、南疆铁路、南昆铁路、林区铁路等等。
以我国里程最长、投资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为例,该路线客运流量低、盈利能力弱,而且冻土路段长达550km,沿途环境恶劣,施工困难重重。但在普通铁路时代,青藏铁路局仍被列为国家Ⅰ级铁路,这是因为青藏铁路具有特殊的社会效益:首次打通了进藏路线,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对于西部资源开发、消除地区差异具有重要意义,这同样是国家铁路公益性的体现。
中国铁路票价有多实惠?性价比排在世界前列
我国铁路的公共交通定价并非基于市场定价,而是由国家定价,全国基本一致,售票价格均是普惠价格。
和其他国家不同,我国的铁路票价向来非常实惠。据相关部门统计,在1949~1982年间,全国实施严格的统一运价水平,每人每公里的票价维持在0.0149元。这一定价稳定实施了30多年,直到1982年,国家才允许短途的铁路货运临时加价,运价水平出现小幅度上涨。
1995年,铁路部门实施《优质优价旅客列车管理办法》,新型空调列车票价最高上涨50%,旅游列车票价最高上涨30%。到2013年之前,国内铁路的定价愈加灵活,有10~20%左右的调幅波动,有上涨也有下降,但总体仍属于小幅度的调整。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铁路普通动车组的基础票价率为0.05861元/(人公里),软座客票的票价率为0.11722元/(人公里),500km行程收费不到百元,可以说相当实惠。
而随着里程数的增加,单人平均的票价率也不断降低,例如:对于普速非空调硬座,501~100km区段,基准票价率为0.046888元/(人公里),2500km以上仅为0.029305元/(人公里)。
即便是高铁,单位里程的价格一般也不超过0.5元。国内高铁的定价分两个等级,时速300km/h以上的G字头列车,二等座的票价率约为0.46元/公里;300km/h以下的路线,票价率约为0.31~0.37元/公里。
2021年,国外某机构统计了世界各国飞机、火车和公共汽车的旅行费用,单位里程均为100km。结果显示,中国铁路的票价低于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平均收费为8.58美元,低于法国的14.43美元、挪威的19.90美元、日本的20.73美元、英国的30.36美元以及美国的60.00美元。
相比而言,同样是1km的铁路里程,美国的票价是我国的7倍,英国是我国的3.5倍,澳大利亚是我国的4倍。以上这些国家的铁路总里程均位于世界前列,和我国的铁路运营具有可比性,但票价差距一目了然。
总体而言,我国铁路票价的性价比位于世界前列。未来,国家还将加大铁路建设投资,全国20万人以上的城市将实现高铁覆盖,普通居民也将享受到铁路建设的优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