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全天低开后冲高回落,三大指数表现分化,沪指跌超1%,创业板指涨近1%,宁德时代等创业板权重股表现强势。
盘面上,赛道股迎来反弹,热泵、TOPCON电池等方向领涨,日出东方、万和电气、盾安环境、大元泵业等涨停,但大多数赛道股午后冲高回落。旅游酒店股大涨,华天酒店涨停,众信旅游涨超8%。板块方面,酒店旅游、热泵、TOPCON电池、一体化压铸等板块涨幅居前。
下跌方面,周期股集体调整,油气、煤炭等板块领跌,博迈科跌停,紫金矿业一度触及跌停,中国石油跌超5%。板块方面,油气、贵金属、农业、煤炭等板块跌幅居前。
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近4000只个股下跌。截至收盘,沪指跌1.2%,深成指跌0.4%,创业板指涨0.83%。
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6679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亿。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42.77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1.54亿元,深股通净买入31.23亿元。
01 B股暴跌有何影响
今日,B股指数午后快速跳水,跌幅扩大至7%,截至收盘,B股指数报276.03点,跌幅7.69%。伊泰B股、中毅达B、物贸B股等多只个股跌停,云赛B股、国新B股、凌云B股、动力B股等跌幅超9%。
所谓B股,即人民币特种股票,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中国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的B股以美元计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B股以港元计价。
事实上,2010年以来,B股指数单日跌幅超过5%的情形曾发生过20次,多数情形为A股与B股集体大跌,所以B股一度被视作外资对A股的“先行指标”。
以2016年为例,B股指数彼时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单边下跌。第一个阶段发生在1月份,在整个1月份,上证指数与B股指数的默契度非常高。例如1月4日、1月7日、1月11日,B股指数分别下跌6.82%、7.33%、8.06%,同期上证指数也出现了5%以上的跌幅。
第二个阶段则发生在2016年5月,5月6日至5月26日,B股指数的下跌幅度达到了10.02%。而同期上证指数也从5月6日最高的3003.89点跌至26日的2781.24点,区间跌幅达到7.41%。
但是,自2019年7月以来,A股和B股走势同步性便不断下降,一方面陆股通逐步成为外资主流投资渠道,叠加QFII额度放开,B股投资者数量逐步减少;另一方面,注册制提速同时相应的退市制度强力推进,导致改革停滞的B股“鸡肋”预期提高,配置价值也被大幅稀释。
因此,流动性匮乏的B股受挫,对A股影响有限。
理论上,由于A、B股同股同权,当资本能在两个市场间较低成本地流动时,如果不考虑风险贴现率的差异,一股A股和一股B股的价格应当是相等的。如果这时人民币贬值,相当于A股价格低了,而B股维持原价,因此有可能引起人们抛售B股,转而进入A股市场。导致B股价格下跌,A股价格上涨,直到在新的汇率下A、B股等价为止。
据金融界此前消息,有统计数据显示,1991年-2020年间B股指数有86次跌幅超过6%,其中有58次B股暴跌之后次日沪指出现上涨,上涨概率达68.24%。
此外,上周连续四日净流出的北向资金今日也开始了“抄底”,全天净买入42.77亿元。板块方面,第三代半导体概念股、宁德时代概念股流入量居前,个股方面,宁德时代、北方华创、中国电信净流入居前。
目前,A股依旧对外资有着相当的吸引力。瑞银、贝莱德、摩根大通、保德信等多家外资机构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强烈兴趣,他们相信中国市场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仍蕴藏着较多的投资机会。
02 A股何时迎来转机
近期,市场行情低迷,叠加长假将至,A股成交额持续缩量,连续多日维持在7000亿元下方,和今年高峰期上万亿的成交相比,萎缩显著。对于成交低迷,华西证券认为有三点原因:
1)外围因素扰动下,市场避险情绪提升;2)增量资金入市乏力,基金仓位小幅下降。3)日历效应:长假前市场情绪偏谨慎。复盘2010-2021年国庆前后市场表现,长假前10个交易日起,A股的平均成交额呈现逐渐缩量,长假后市场成交额有所放大。若长假期间海外未出现实质利空,节后市场风险偏好或迎修复。
事实上,目前这个成交量一般是地量见地价,这是市场将要见底的一个重要信号,各大机构也普遍认为A股整体估值已经进入显著低估区间。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受内外部环境阶段性影响较大,导致投资者暂时风险偏好较低,但中国市场空间大、韧性足、政策回旋余地大的基本面特征未变,并考虑:1)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已经重新具备吸引力;2)成交持续缩量,按自由流通市值测算的换手率指标重新降至2%以下;3)强势板块及强势股近期出现补跌现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