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陈建华在浙江见到了他从未见过的“纺织神器”,一个工人竟然能同时操作10台,一天能生产400米布,而当时他们自己的厂子里,用的还是传统的纺织机器,一个工人只能同时操作2台,一天只能生产40米布。
这巨大差距震惊了陈建华,他立刻打电话跟范红卫说明情况,而范红卫听完,没有片刻耽误,给陈建华转过去一笔钱,让他订购80台新机器。
范红卫做事就是做么果断,果断得不像个女人。
几天后,陈建华带着新机器回到吴江化纤制造厂,他惊讶地发现,范红卫已经在扩建厂房。
这速度,陈建华看了都叹服。
有了新机器,吴江化纤制造厂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一年后,这家曾经濒临倒闭的工厂,就实现了1000万元的盈利。
至此,范红卫和陈建华的第一赌,赢了个漂亮。
在当时的盛泽镇,范红卫的名字一下成了街头巷尾人们“八卦”的焦点,人们都觉得这个年纪轻轻的姑娘有两下子。

但创业就是一次又一次过“坎”,困难总会降临,不在今天,就在明天。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很多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其中也包括很多纺织厂,生意大不如从前,有的厂子甚至一个月也接不到一个订单。但厂子要运转,工资要发,很多老板撑不下去,准备宣布破产。
吴江化纤制造厂也受到同样的冲击,不过也许是因为会计出身,范红卫习惯为厂子保留足够的现金流,所以她又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抄底收购一些纺织厂。

危机,对有的人来说,纯粹就是危机,但在另一些人那里,却能变成机会。
毫无疑问,范红卫是后者。
吴江化纤制造厂在短时间内收购了好几家要倒闭的工厂,还把很多低价促销的进口设备收入了囊中。
而这次金融危机,没持续多久就过去了,苏州的纺织业又恢复了昔日的繁荣,吴江化纤制造厂也迅速成长为当地这一行业的领头羊。
这一次,范红卫又赌赢了。
打了胜仗后,范红卫并没有得意,又开始思考企业下一步的走向。她觉得只做纺织,业务单一,抗风险能力比较差。与此同时,她了解到化纤新材料正在进入市场,这必将推动纺织业进行一场彻底的变革。
范红卫说:“与其被动改变,不如主动求变。”
说干就干,2002年,范红卫夫妻重拳出击,投资22亿元建设了化纤厂。
2003年,范红卫又迈出新的脚步,她整合旗下大大小小的产业,正式组建了恒力集团,这标志着范红卫的创业路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范红卫常说这样一句话:“什么时代做什么事。”她一直主张要懂得抓住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2007年,江苏省提出了“南北产业协调发展”的号召,范红卫积极响应,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宿迁,建设了恒力宿迁工业园区。这可是一箭双雕的好事,既赢得了好口碑,也为企业节约不少资金,当时苏州的工人工资一个月要四五千,而宿迁只需要不到两千块。

在之后的几年里,恒力集团又陆续上马了20万吨工业丝项目、60万吨化纤聚酯项目等,让恒力集团在涤纶工业、超光亮丝等领域拿下多个“全球之最”,成为了江苏民企中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

企业在壮大,范红卫遇到的困难也在升级。
石油炼化工程中生产出的PTA,是生产涤纶等化纤产品的重要颜料。国内在这方面一直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感觉很不好受,范红卫决定进军石化行业,打通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
但这可不是一个轻而易举就能进入的领域。
2010年,大连长兴岛PTA项目招标,范红卫觉得机会又来了,但让她烦恼的是,一直没有拿到官方的立项标准,无奈之下,陈建华找到了当时辽宁的省委书记。
不巧的是,事情还没办成,这位官员涉嫌违法违纪被调查,陈建华也受到牵连,多次被传唤。
当时网上也有很多人非议,觉得恒力集团可能要出事。
但范红卫依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照常上下班,里里外外地忙着,在她的管理下,企业的运转一切正常。
好在不久后,陈建华清清白白地回家了。而PTA项目,也顺利拿到立项标准,动工了,这标志着世界单体产能最大、效率最优、设备最先进的PTA工厂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