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欧洲能源危机:“电费涨了三倍,油费翻了两番”,飙涨的家庭账单,当地人:捂紧钱包过日子
“现在荷兰已经在穿毛衣了,今年我们在天然气使用方面也变得更节约了些。在家的时候,我们选择在家多加一层衣服,而不是像往年一样直接打开暖气,想着看能不能把开暖气的时间尽量往后推一些。”她说道,“我们还给屋顶安装了太阳能板,来给家里供能,刚好以此为契机让家里使用更多的清洁能源。太阳能板大约5000欧,政府对此有减税,大概能省1000欧元的样子。”
寒潮来袭:考验天然气库存
能源危机的紧张气氛弥漫,有不少人将其与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相提并论。上海交大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忻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赞同了这个观点,“(许多人)认为会出现与当年类似的滞胀、危机乃至经济结构的持续变化,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
能源危机的影响已经严重波及到每一个欧洲家庭,能源价格飙升也已将欧元区和英国的通胀率推升到创纪录的高位。
这场史无前例的能源危机也已经严重影响到欧洲的工业生产,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的PMI都位于50的荣枯线以下,一些企业甚至不得不减产来应对。
欧洲能源库存,特别是天然气库存,还能维持多久?
据外媒报道,在正常年份,85%的天然气储备就足够覆盖欧洲冬季天然气使用高峰。由于不同的温度预期和替代能源的获取,关于欧洲天然气储量将持续多久的预测各不相同。
英国奥罗拉能源研究智库表示,欧洲的天然气储备最多可以维持约三个月;高盛预计,到2023年3月底,欧洲储存设施将至少保持20%的满负荷;而能源研究和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 表示,由于北半球异常寒冷的冬季,在3月前,欧洲天然气库存可能将减少至总容量的4%。
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在于,并非所有欧盟国家都有地下的天然气储备。今年5月,欧盟为应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中断和能源危机制定了存储目标,目标是在11月1日之前达到至少 80%的全部存储容量。然而,截至9月,仅有10个欧盟国家已超过80%的储存目标,其中包括比利时、捷克共和国、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典。
要想安然度过这个寒冬,除了建立天然气储备之外,减少天然气消耗成为了欧洲的另一个选择。据海外网援引《卫报》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此前要求欧盟成员国实施“强制性”能源配给政策,以便在能源危机冲击欧盟的情况下“拉平需求曲线”。她当时表示,欧盟将提出减少高峰时段用电量的强制性目标,“并与成员国密切合作以实现这一目标”。
欧盟天然气储量是否足够,能不能实现能源配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今年冬季的气温。
数据分析公司Enverus Intelligence分析师Krishna Sapkota 表示,如果今年冬天未能充分的天然气储备,意味着如果冬季气温低于往常,欧洲国家将在2023年2月之前耗尽库存。“然而,如果今年冬季是往常年份的平均气温,欧洲将有可能在今年冬天俄罗斯供应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实现15%的需求配给。”
然而,据《金融时报》报道,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总干事Florence Rabier表示,11月和12月的早期迹象表明,西欧将出现一段时间的高压,这可能会使温度将比往年更低,风和降雨量将更少,届时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还将减少。
在电力方面,据报道,欧洲电力供应的前两大主力电源——水电和核电,今年都出现了意外减量。水电受夏季以来的干旱天气影响,核电则是法国核电机组因设备故障、检修受疫情影响,导致今年大量机组集中检修,当前法国核电出力仅为装机的四成左右。
清洁能源智库EMBER在9月初发布的一项统计显示,2022年1至8月,欧盟相比去年少发了190亿度电,其中核电少700亿度,水电少发了620亿度。
在此情况下,向来坚定弃核、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德国迈出了不同寻常的一步:改变其原定的2022年彻底让所有核电机组退役的计划,有两台核电机组将作为“应急备用”机组开启至2023年4月中旬。除此之外,法国、德国、波兰等国也正大力推进煤炭发电。
德国核电临危受命、煤电“苏醒”等等也成为了当前欧洲能源危机的一个缩影。
![](http://imgq8.q578.com/ef/1004/2198b106a0e97c46.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31N1242671097
应对之策:限电、限价、征收暴利税
在能源价格飙涨的重担之下,据央视财经10月1日报道,欧洲理事会宣布正式批准欧盟委员会此前建议的有关控制能源价格的紧急措施。措施的三大要点是:限电、限价、征收暴利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