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长兴动力电池“产业大脑”负责人 胡甫山:可以打通各地的数字化车间、原材料供应商、销售门店间的数据壁垒,帮助我们提前研判生产、研发、销售的形势。
目前,这个产业大脑已服务产业链上两万多家企业。在这里,上游企业可以提前发布采购需求,下游企业能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同时整个产业链上企业能及时根据库存调整订单。
浙江长兴某包装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纬:以往我们一单的时间,生产周期在一周左右,现在生产周期可以缩短到两到三天时间,由于生产计划安排得更合理了,我们的订单量也增加了10%到20%的样子
在产业大脑的助力下,电池产业集群正成为长兴县拉动就业、促进增收的支撑产业,今年预计集群产值将超过400亿元。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仍面临问题亟待解决
从记者的调研中可以看到,特色产业集群的模式能增强中小企业发展韧性和活力,但是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走产业集群发展道路上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江西南昌中小企业负责人 秦嘉琪:我们所有的这些信息化软件管理体系,是要从沿海那边去专门招人才过来操作我们的系统的。我们就特别希望当地政府可以给到更多的人才政策,也让更多的本土企业可以走向信息化改造升级的新赛道。
江西赣州中小企业负责人 何鹏宇: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一些相应的机制或者政策来刺激我们,或者降低我们这一块的成本。
广西崇左中小企业负责人 李荣州:(希望)政府在招商这方面,多招商一些精深加工的企业进来,鼓励本地企业往深加工方向来发展,对于我们整个木业后面的发展会更有优势。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 杨建军:一些产业集群的特色不够明显,质量效益不高,而且整个环境也不够完善等等,最大原因就是集而不群,缺乏统筹规划,集群公共服务能力与我们中小企业的需求不匹配,造成中小企业集群发挥它作用的时候不够明显,不够突出。
各地出台政策 促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针对当前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各地在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时都在逐步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更精准定位集群主导产业、聚焦集群内创新活力的激发,协同发展加速集群转型。而这些政策也在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变化。
在山东青岛市城阳区,最近政府正在组织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从年初开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如今已经初具规模。
青岛市城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尹德君:出台了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扶持政策,对国家级、省级等重点产业集聚区,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奖励;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对各级制造业创新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政府的措施激发了企业创新升级的积极性,不久前,这种“摔不碎”的透明新部件刚刚研发投入市场,这种新型聚酯材料即使从距离地面一米以上的高度抛出,仍然完好无损,被广泛运用在高铁、家电等领域。
青岛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李荣勋:七月份八月份批量生产,订单出现两位数的增长,所以工厂从上到下都在加班加点,保障订单生产。
而这项研发突破受益的不仅是这一家企业,在当地这条先进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链上一共聚集了近百家中小企业。订单的增长涵盖了从原材料加工到模具制造各个环节,大家一起协同发力,让集群内的企业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青岛炯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 杨有财:我们聚集区内的企业围绕新材料产业,互相之间抱团发展,每周我们之间开一个技术需求碰头会,互相合作,互相反馈。
在集群模式带动下,今年1至8月,城阳区先进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130亿元,同比增长了15%。
(总台央视记者 朱虹 刘轩 王海东 谢元森 曹子啸 广西台 程秋玲 崇左台 赵敏敏 邢台台 辛文博 王迪 平乡台 马维国 齐建仓 长兴台 计楠 朱奇森 青岛台)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