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主要通过六大渠道影响全球经济:
1、通胀渠道:资源品和农产品供给受阻抬高通胀,美欧通胀持续超预期。高通胀或将带来全球经济周期节奏的加快。俄罗斯和乌克兰是重要的资源出口国和农业出口国,主要的贸易商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煤、铁矿石、铝矿石、钢铁、铝、银铂、铜、镍、小麦、大麦、玉米等。近期,受俄乌冲突升级的担忧,欧美股市下跌,原油和黄金上涨。
2、贸易渠道:俄乌冲突以及逆全球化冲击全球贸易。对全球贸易影响主要通过四种方式,一是制裁直接波及制裁经济体和被制裁经济体之间商品贸易结算;二是地缘问题导致中立经济体持贸易观望态度;三是航运暂停阻断俄罗斯贸易;四是逆全球化格局带来长期贸易收缩。
3、金融渠道:全球应对通胀的货币紧缩周期到来,美联储大幅加息,流动性风险上升,全球金融市场将变得更加动荡。美国通过联合多国发起对俄罗斯的联合金融制裁,以引发其金融秩序混乱,迫使俄罗斯启用天然气卢布。美联储最新的褐皮书表示,冲突对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影响较大,将持续关注。2022年以来,美联储连续4次加息抬升至2.25%-2.5%的区间。9月22日美联储将进行议息会议,当前CME市场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9月加息75bp的概率仍维持在84%左右,100个BP的可能性在16%左右。
4、财政渠道:地缘动荡和军备竞赛增加欧洲财政负担。俄乌战争将欧洲重新暴露在俄罗斯的威胁下,逼迫欧洲重回北约防御框架,被迫提高军费开支。德国已经公布1000亿欧元用于军队现代化改造,同时,将每年的军费开支定为GDP的2%。相比过去十年间1.21%的平均值,提高了约65%,德国的财政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同时,随着乌克兰难民的涌入,将冲击西欧的福利体系、增加其财政开支。目前,欧盟已经拨款10亿欧元用于乌克兰难民的安置。在2015-2016年间,德国共拨款超210亿欧元用于解决难民问题。
5、大类资产渠道:冲突爆发以来,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短期情绪交易表现为:大宗商品>债市>权益。地缘冲突加速全球经济滞胀,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强势周期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利率抬升,大宗商品价格长中期中枢上移,权益市场在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等中动荡博弈。
6、科技渠道:欧美对俄罗斯的科技制裁涉及军事、航天航空、航海以及炼油等行业。由于俄罗斯对顶尖芯片依赖不大,以及行业周期长,我们认为短期对俄罗斯工业系统打击不大,但长期面临“硬脱钩”风险。不少欧美企业加入对俄罗斯制裁行列,此次制裁引发科学无国界的信仰被打破。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战争以及经济制裁长期持续,将面临拖垮俄罗斯、欧盟甚至美国经济的风险。
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影响的六大渠道也会波及中国,对中国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一是中国经济面临国际原油、天然气、小麦等价格大涨引发的输入性通胀影响,主要影响工业品价格PPI,但受保供稳价政策影响;CPI主要受内需及猪肉价格的影响。
二是当前中国经济稳增长大于防通胀,通胀尚不构成对货币政策掣肘,核心通胀不高。
三是全球能源大变局,中国在能源领域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少。需警惕俄乌冲突升级对经济的外溢影响。
四是美、欧、俄罗斯之间的冲突可能会给中美关系带来一定缓冲,但走钢丝需要很高的平衡能力,而且我们要清醒的看清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最终底牌。在新旧周期和秩序的转型动荡时期,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避免卷入到地缘冲突的泥潭,在大国博弈中权衡均势,争取战略主动和机遇,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加大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新基建、教育等生产性领域的投入。
在大动荡时代,我们需要超越时代的智慧,避免大国竞争的狭隘分析框架,避免落入零和博弈、此消彼长、修昔底德陷阱、新冷战等的狭隘思维,避免各国之间基于大国竞争分析框架的过度反应和激化矛盾。应该按照“1+1>2”的全球化合作思维,开展合作,相向而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长期的和平与繁荣贡献力量。
发展是硬道理,只要我们坚定推动市场化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界将不断增强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时日本国内舆论一片哗然、不服,有的认为是中国gdp数据造假所致。2021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的三倍,这种质疑声随之消失,日本安心做老三。中美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有一天中国经济总量是美国的三倍,引领全球经济增长、贸易、科技创新乃至改革开放,树立人类文明前进的新灯塔,于是今天看到的这些纷争自然就会消失,因为争论和摩擦只会在势均力敌时才会多发,在国际秩序的丛林法则下,争论止于实力。所以,我们要切记发展是硬道理,是首要任务。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相信经过新一轮改革开放,经过一代代人卓绝的奋斗拼搏,中国定能重回世界之巅,拿回曾经属于自己的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