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产并不确定可以抬升国际油价
相比于美西方和俄罗斯等方面的表态,沙特方面更强调作出减产决定的经济原因和意义。据半岛电视台10月5日报道,在OPEC+会议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沙特能源部长萨勒曼亲王表示,这一“积极决定”将有助于维持石油市场的可持续性,这项减产决定将执行到2023年年底。沙特外交大臣阿德尔·朱拜尔10月8日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台(FOX)采访时则表示,关于沙特阿拉伯这样做是为了损害美国或以某种方式谋求‘政治参与’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朱拜尔还说,美国石油价格高企是因为美国缺乏足够的炼油能力,不能怪罪于OPEC+的减产协议。
沙特强硬地维护高油价立场,也有其不得已的原因。彭博社9月30日报道认为,由于全球范围内经济减速导致原油需求下降的担忧持续,作为国际指标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9月下旬一度跌至每桶76美元左右,创今年1月以来的新低。日经新闻网10月6日报道称,沙特等中东产油国大部分收入依赖于能源出口,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推算,维持沙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的原油价格为每桶79.2美元,如果原油价格长期处于平衡价格之下,沙特等国的财政恐将入不敷出。
不过,国际油价是否能如OPEC+国家设想的那样升高,其实还是个未知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12日发布的《10月经济预测》,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维持在3.2%的水平不变,将明年的预测值下调至2.7%,较7月预测值低0.2个百分点。IMF同时认为,全球经济“将会出现大范围的增长放缓”。分析普遍认为,在世界经济下行、能源需求减少的背景下,单纯减少部分原油供给并不一定能起到抬升油价的效果,有分析人士甚至认为国际原油价格还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13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