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是现在存储芯片的扛把子。韩国的芯片业能够崛起,一靠美国爸爸支持,二靠举国体制。
那几年美国人讨厌日本,连拉带扯把日本的芯片制造业往韩国倒腾。韩国人尽管没什么出息,不过有美国爸爸帮忙,也干的虎虎生威,把日本这快业务抢过来了,而且跟狗子护食一样牢牢把握住这块市场,谁碰韩国人就搞谁,主要手段就是价格战,别人行情不好的时候减产,他有国家给兜底,所以比较任性,不按套路出牌,这个时候往往逆市扩大产能,把芯片价格压成白菜价,日本、德国的几个存储大厂都被都被整垮了。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存储芯片市场的头部公司就是韩国三星、海力士(以前的现代,韩国就那么几大家族,顺藤摸瓜总能找到交集),美国美光,这三家占了全球存储市场的95%。
我国其实一直也没有放弃存储芯片这块的阵地,不过基本上还是908,909那套思路,找国际巨头合作,先给人打下手,再找机会突破(事实上也只有这个办法)。不过咱们前面说了,韩国人当时仗着美国爸爸支持,见谁灭谁,咱们找的外援都不太给力,大腿抱一个倒一个,连累国内的芯片厂商也都被被打成散兵游勇,靠捡点边角料在那儿苟着。
后来我们不是成了世界工厂嘛,兜里有了美元,也不想在苦哈哈的后面追赶了,觉得是不是砸美元也能解决?
于是2015年紫光准备250亿美元,计划收购美国美光公司,这个本来是商业行为,按照自由贸易理论,只要双方愿意,这交易没什么问题,不过美国觉得这事影响国家安全,最后一刻出手拦下了。
所以大家也不要太迷信西方那套理论,人家也就是说说,到了要紧关头国家出手干预一点都不含糊。
这条路断了充分证明芯片行业的发展属于那种用钱解决不了的,只能自力更生,必须顶硬上,把阵地拿下来。
好在到了21世纪第二个10年,客观条件也慢慢变好,我们也具备了在存储芯片再次发力的客观条件。
一是2014年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成立,国家转变思路,把原来的直接投资改为动用资本市场的力量,让资本给投资把关,避免之前闭着眼把钱扔到坑里。而且国家队入场有示范作用,大批民间资本跟着入场,芯片行业发展的的资金问题就解决了。要知道芯片发展之所以难,就在于投入周期长,前期要有钱支撑,很多公司不是没有实力,只是还没等到盈利就倒下了,如果有稳定的资本支持,那些实干家能够静下心来搞研究,这条路才能走的稳当。
二是随着我们国家产业升级,芯片行业有从日韩往我们国家转移的趋势。
大家注意,这个转移是产业资本的自发转移,跟我们改革开放初期的招商引资不太一样,那时候是我们求着人家来,现在是他们自己想来。
说一下这里面的逻辑。
所有国家工业化都要先完成资本积累,西方发达国家起家早,靠着坚船利炮搞殖民,从全世界吸血赚了第一桶金,然后走向正向循环,占据了头部位置。
后发国家要追赶就比较困难,你搞现代化首先手里的得有钱,有了钱才能从发达国家买设备,买技术,完成工业化。
挣钱的渠道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是家里有矿的,雇几个人挖出来就能变现,这种来钱快,比如卖石油、煤炭、粮食什么的,这一路国家有个学名叫资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