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吴蔚
从冬测到夏测,从高温、高寒到高原“三高”试验,从整车测试到零部件测试……近年来,五花八门的汽车试验场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汽车测试已成为中国汽车业重要分支,辐射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这一现象的产生,不仅是因为中国有着全球最为丰富的地形地貌创造出的汽车多元试验场景,更是源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影响力。面向未来的智能网联时代,越来越多的城市启动了开放道路测试,从而让中国成为一个超大汽车试验场,引领全球汽车业的发展方向。
汽车测试产业渐成规模
盛夏时节,40多辆中外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正在接受高温干热试验。近50 的高温下,这些热销车型展开了在续航、充电、加速、空调制冷、智能化等方面的比拼。一辆辆造型各异的新能源车疾驰而过,烈日下砂石飞扬,场面蔚为壮观……
这个题为“41款新能源车夏测实战!”的原创视频在汽车资讯平台懂车帝上已经获得超过311万次的播放量。
视频的拍摄地点位于新疆吐鲁番市的中交火焰山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试验场。吐鲁番市素有“火洲”和“风库”之称,夏季气温常常在40 以上,地表温度可达70 以上,气温高,空气湿度低,极端干燥。干热的环境让吐鲁番成为各类车辆进行地表干热测试的理想之地。不仅是整车,各种汽车零部件也会在此进行长期或者短期试验,企业根据定期采集的数据、暴晒结果鉴定产品质量,同时为产品耐候性研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作为“中国干热自然环境试验基准点”和“中国吐鲁番热区试车基地”,吐鲁番已形成汽车整车试车及零部件领域的检验检测、户外实证等功能完备、相互衔接的创新示范基地。
在中国版图最北端的黑龙江省黑河市,这里全年长达209天结冰期,漫长的冬季和独特的冰雪资源优势发展出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寒地试车。目前黑河市已有8家试验企业、16个专业化试验场地,正常年份冬季可接纳汽车测试企业150余家、试验车辆5000余辆,还有24家车企在黑河建立了自己的专属试验基地。黑河现已成为全国寒区汽车测试首选地,并被誉为“中国汽车寒地测试之都”,每年带动本地服务业增收4亿元以上。
随着我国汽车业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支撑服务部分的测试产业日渐成为汽车产业一个重要分支,不同类型的汽车测试企业和试验基地应运而生。
内蒙古牙克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内首家以汽车测试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1年建成了国内唯一的国家级高寒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填补了我国高寒环境下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领域的空白。
作为国内首家机动车高原实验室,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昆明)有限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以打造世界领先的汽车及零部件高原研发验证和测试基地为目标,现已搭建起了专业高效的汽车高原检测研发服务平台。
此外,海南的汽车湿热环境综合试验基地、青海格尔木市的汽车高原测试基地也颇负盛名。在这些高温、高寒、高原“三高”极限测试之外,我国还在北京、上海、重庆、安徽等地建有近30个综合性独立第三方汽车试验场,而大型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汽车底盘部件系统企业以及轮胎企业也均建有专属的汽车试验场。
超大市场推动汽车测试
据业内人士介绍,汽车在不同地域和气候环境下其相关性能会发生变化,如汽车的非金属件、橡胶件、燃油和润滑油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等容易受到高、低温环境的影响,汽车的动力性能、驾驶性能和制动性能容易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因此进行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开发和验证非常重要且有必要。而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因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域和气候特点,为汽车研发创造出多元试验场景。
这只是我国汽车测试产业兴起的原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正在吸引全球汽车工业重心加速东移。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也是全球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原材料生产、贸易大国,汽车工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尽管遭受疫情、芯片紧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近年来中国汽车占世界市场份额仍然超过30%,今年8月甚至到了37%的高位,中国汽车市场对世界汽车市场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只有贴近市场才能更好更有效率地研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汽车产品也是不争的事实。